詳細書目資料

84
0
0
0

蓋希文的 藍色狂想曲

館藏資訊

摘自 Sony Music 網站 : 美國是一個民族大鎔爐,它沒有深刻的文明根基,卻因為印地安原住民、歐陸移民與非裔黑人等不同種族文化激發出獨特的民族樂風,是19世紀國民樂派在美洲大陸板塊的延伸。20世紀初,蓋希文(1898-1937)與柯普蘭(1900-1990)遠渡重洋到巴黎取經,接著從日漸萌芽茁壯的爵士樂中吸收創作元素,形成美國當代作曲家的代表性人物。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指揮兼作曲家伯恩斯坦(1918-1990)沿襲他們的創作傳統,更增添了百老匯音樂劇、猶太音樂,以「西城故事」奠定了他的不朽地位。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曾經被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喻為「正港的美國音樂」。
蘇聯/猶太裔移民後代的蓋希文有著無窮的音樂謬思,在1924年26歲時,就寫出了這首有「爵士樂協奏曲」或「爵士交響樂」之稱的經典作,大導演伍迪.艾倫的經典電影「曼哈頓」一開場就用這首曲子與布魯克林橋的影像來代言紐約這個「大蘋果」。
「藍色狂想曲」的首演會上的嘉賓如潮:史特拉汶斯基、海飛茲、拉赫曼尼諾夫、克萊斯勒等大師無不擊掌叫好,而這也成為了蓋希文的代名詞。
1935年,他寫下了美國史上第一部平民歌劇「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爵士樂大師邁爾斯‧戴維斯後來也改編,成為經典之作),2年後因腦瘤過世,享年39歲。蓋希文的曲子經常被爵士樂手拿來當標準曲(Standards)來演奏,我們所熟知的「夏日時光」(Summer Time),就是從歌劇「乞丐與蕩婦」選出來的。專輯內所收錄的還有「F大調鋼琴協奏曲」(與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並稱於世)、「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與「I got rhythm」變奏曲都可說是蓋希文的創作精髓。
擔任鋼琴獨奏的厄爾‧懷德與費德勒指揮的波士頓大眾管弦樂團是舉世公認蓋希文音樂的最佳代言人,物超所值,不需考慮的必蒐盤。

內容註

Rhapsody in blue -- Concerto in F -- An American in Paris -- Variations on "I got rhythm" / Gershwi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