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18
1
0
0

God of the piano / Itay Tal and Tel Aviv Tisch School ; production by Itay Tal and Shani Egozin ; screenwriter, director and editor, Itay Tal.

館藏資訊

摘自 開眼電影 網站 - 鋼琴女神瘋魔之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鋼琴之神?!以色列導演伊泰塔爾的出道作品,談藝術領域的激烈競爭,也兼談極端的親子教育。鋼琴女神艾娜,將音樂視為唯一生命。儘管她的琴藝精湛,卻從未超越鋼琴權威父親的期待。她唯一的寄望,只剩肚子裡即將出世的小孩。艾娜計畫教出絕世無雙的鋼琴天才,好讓她贏得樂界敬重,讓父親刮目相看。沒想到在一次演奏會時,艾娜的羊水破了,但她仍堅持彈完才就醫。不幸的是,她的孩子出生後便被證實失聰。艾娜無法接受夢想就此斷送。她悄悄來在嬰兒室,仔細掃視著每一個保溫箱,暗暗盤算著。不論如何,她絕不能讓鋼琴世家的傳奇毀在自己手中!以色列導演伊泰塔爾的出道作品,談藝術領域的激烈競爭,也兼談極端的親子教育,在這裡,音樂不只是藝術的追求,更是家族名聲的延續、窮追與死守。在典雅卻清冷的「上流」社會風景裡,無聲的裂解與墜落正在發生。全片精準的壓迫感,被譽為帶有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的神采。
摘自 開眼電影 網站 - 《為琴癡狂》他不只是妳的孩子 / 如履 - 《為琴癡狂》透過這段故事呈現出許多父母希望孩子能朝著自己為他鋪下的道路發展,卻從未了解孩子興趣、喜好、志向,甚至是他本身能力的現況。這次拿下耶路撒冷影展最佳女主角的演員娜瑪普雷斯,把表面強勢、內心脆弱的母親形象詮釋得相當到位。《為琴癡狂》是一部2019上映的以色列音樂劇情電影,由伊泰塔爾執導,娜瑪普雷斯、安迪列維、娜瑪普雷斯、羅恩比特曼主演,故事講述從小在音樂世家長大艾娜,一生都把重心放在鋼琴之上,而在一次演奏會中懷孕的艾娜不顧羊水與身體疼痛仍繼續完成演奏,沒想到孩子出生時竟然失聰。她無法接受無法接續她鋼琴生涯的打擊,來到嬰兒室看著每個保溫箱的嬰兒,走上無法挽回的道路。在看了許多熱血勵志與溫馨感人的音樂電影之後,很高興能有《為琴癡狂》這部既寫實又帶有些詭譎神秘的懸疑電影上映。全片以古典鋼琴為主題,透過一位有夢想、有野心,但在年輕就懷孕生子的母親,呈現許多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重點栽培與希望他能功成名就,必須家族爭取榮耀的病態思維,這都不禁讓人想起2018年台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或美國電影《吾愛吾詩》對親子關係與教育方式的描寫,雖然片中以色列社會體制的刻板印象沒有台灣嚴重,但這些家庭矛盾果然在全世界都可能發生。
《為琴癡狂》是一部非常精巧且細緻的電影,故事格局雖沒有到非常大,但導演伊泰塔爾非常清楚整部片該鎖定的主題,把電影所有焦點都放在娜瑪普雷斯所飾演的母親艾娜身上,利用她出生於音樂世家,可能從小就必須背負巨大壓力的背景,帶出在一個顯赫、成員們都有所成就的家族中,可能隨著世代不斷傳承延續下去的惡性循環。從電影開場的演奏會,艾娜坐在台上忍著痛苦、不顧早已浸濕高跟鞋的羊水也要完成曲目的神情,再到前往醫院的路上,前座父親與哥哥兩人談論著他們對鋼琴曲的看法,儘管有回頭關心艾娜的狀況,但似乎只是虛應故事的表面功夫,伴隨著她強忍疼痛的呼吸聲,電影片頭這短短的兩場戲,似乎就已奠定《為琴癡狂》的整體主題與風格調性。《為琴癡狂》利用許多小細節來讓觀眾艾娜對鋼琴的堅持,無論是電影的開場、生下孩子便馬上檢查手指,甚至是後段許多跟丈夫與孩子的互動,我們都能清楚感受到這位母親的瘋狂與執著。因此在最初得知兒子天生缺乏聽覺能力的消息,艾娜從無法相信、失落、崩潰到絕望,但她在嬰兒室看見院方都以名牌來辨別嬰兒身分之後,她的自私與一直以來都想證明自己能力的渴望,都讓她跨越那道德與良知的界線,而自此開始,這種拋棄自己親生兒子,暗中調換嬰兒的行為也註定讓她走向「為琴癡狂」的道路。
我喜歡《為琴癡狂》對角色的性格呈現、人性描寫,還有這個家庭在異常的親子關係,母親只在乎兒子的鋼琴表現,忽視了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關愛時,艾娜跟其他成員彼此之間關係的轉變。幾場性愛戲的氛圍完整呈現了艾娜當下心境與對自我的滿足,從兒子依丹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變得有些叛逆,到最後無法得知他是否能入音樂學院,甚至作為評審的父親也缺席依丹的演奏會,種種原因都使她內心的壓力不斷增加,家庭關係也越來越惡化。《為琴癡狂》片中多次出現旁人給予依丹僅僅 12 歲,這麼年輕就有如此天賦與實力的肯定,但卻沒人想到或許這個年紀的孩子所需要的,遠遠不只有在鋼琴演奏、作曲,或者單項領域上的成就。那一封封持續寄來的手語學校宣傳信,就好像無時無刻提醒著艾娜在十多年前調換嬰兒的行為,無意間加深她心裡遲遲收不到兒子音樂學院初選通知,那種沒能滿足自我,卻持續被過去罪惡感糾纏的夢魘。或許身為父母看著孩子在台上接受眾人掌聲都會感到開心,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思考的是,自己孩子是真心享受這個時刻,或者只是為了滿足父母加諸在他身上的期待?如同《為琴癡狂》艾娜把依丹當作能夠繼承,並實現她夢想的工具,但最終卻沒能獲得滿足,也犧牲了整個家庭夫妻與親子的關係,而直到她發現那封早就送達,但被依丹藏在抽屜深處的信件,伴隨著這十年來美夢的破碎,她嚮往的世界也直接跟著崩毀。
片中許多人都提到他們作為音樂世家,或者依丹遺傳自家族血統的優良天賦,甚至在餐桌上也能明顯感受到眾人對依丹父親,這位「沒有音樂細胞」外人的輕忽與不重視,但諷刺的是,大家卻都不知道艾娜早已調換孩子,跟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事實。然而在依丹確定沒能通過初選,這個在過去被捧上天的血統便馬上被棄之不顧,就像艾娜父親用那句:「有人是藝術家,有人是藝匠。」把依丹「被認為」可能不夠優秀的原因推給那不屬於家族,並希望孩子能過得快樂的父親,這是多麼讓人憤怒。但即便如此,《為琴癡狂》最終還是給了觀眾一個「相對溫暖」的結尾,透過那位聽障鄰居提點艾娜讓孩子獨立與自由發展的重要,以不去過問女兒是否有持續彈鋼琴來跟艾娜對依丹的要求互相對比。就如同艾娜最後在聽障學院看見那些熱衷學習的孩子,或許如果她沒有拿親生兒子跟別人交換,提早結束她鋼琴夢的話,現在說不定也會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整體而言,《為琴癡狂》透過這段虛構的故事呈現出許多父母希望孩子能朝著自己為他鋪下的道路發展,卻從未了解孩子興趣、喜好、志向,甚至是他本身能力的現況。這次拿下耶路撒冷影展最佳女主角的演員娜瑪普雷斯,把表面強勢、內心脆弱的母親形象詮釋得相當到位,我想這種「我是為你好,你們怎麼都不知道」,把控制與佔有當作是父母對孩子關心的行為,不僅曾經在許多家庭中發生,也更是我們未來如果成為父母最應該去注意、避免和拿捏的重點。

摘要註

God of the piano: Anat has never been able to reach her father's exacting musical standards, and now her family's hope of producing a musical prodigy rests on her unborn son. When the baby is born deaf, she cannot accept it and resorts to extrem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her child will be the composer that her father always wanted. But when the boy grows up indifferent to his destiny as a great pianist, Anat will have to stand up to her father, and her actions. The audition: "While performing at a wedding, Sara has an unexpected encounter with someone from her past"--Container.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