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47
0
0
0

Der Freischutz = The Marksman / Carl Maria von Weber ; stage director, Matthias Hartmann ; video director, Jean-Pierre Loisil ; a co-production of CLC Productions, Mezzo, Servus TV and the Teatro alla Scala di Milano.

館藏資訊

摘自 WIKIwand 網站 - 《魔彈射手》(德語:Der Freischütz)是德國作曲家韋伯的代表作,亦是德語浪漫主義歌唱劇(Singspiel)之濫觴。1817年,時任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韋伯已然是德語地區的代表作曲家,其歌劇如《森林少女》(Das Waldmädchen)、《彼得‧舒摩(德語:Peter Schmoll und seine Nachbarn)》、《希爾瓦娜(德語:Silvana (Oper))》以及《阿布‧哈桑(德語:Abu Hassan)》等作品皆取得可觀的成功,聯篇歌曲作品更被認為具有德意志民族的愛國精神,儼然是「國民作曲家」[1]:viii。《魔彈射手》故事取材於德國文學家奧古斯特‧阿貝爾(德語:August Apel)編著的《鬼故事集》(德語:Gespensterbuch,1810年),腳本作者是菲德利希‧金德(德語:Johann Friedrich Kind)[a]。金德僅用了十天時間,就將整個《魔彈》的腳本完成[1]:ix,韋伯則是在三年後(1820年)才得以完成這部歌劇。
韋伯原先希望能在自己任職的德勒斯登舉行首演,但由於無法得到當局的支持,他轉而向柏林皇家歌劇院(Königliches Opernhaus,今柏林國立歌劇院)的總經理卡爾‧馮‧布爾(德語:Carl von Brühl)求助,由於加斯帕羅‧斯蓬蒂尼(義大利語:Gaspare Spontini)的作品《奧林匹耶》(Olympie)正在此院演出,《魔彈》必須等到翌(1821)年5月才終於展開排練。6月18日[b],《魔彈》完成了首演[1]:v[c]。1822年1月,《魔彈》在德勒斯登首次演出,1824、1825年陸續迎來倫敦、巴黎及美國等地的首演。1821年6月18日的首演相當成功,觀眾的評價非常好,使得《魔彈》站穩了主流劇目的地位。樂評人及樂界人士的態度則較為保留,對於作品的取材仍有疑慮。政治上,《魔彈》恰逢其時,與德意志民族自拿破崙手中「解放」相互輝映,取材在地的腳本也成功擄獲了德語地區觀眾的注意;劇中黑獵人卡斯帕這一角色,正是浪漫主義時期「黑色英雄」的典型[來源請求]。不過,相較於在德意志地區的巨大成功,《魔彈》在維也納、巴黎等地演出時,都有因應當地局勢以及當局要求而做出大幅度修改的狀況。以現代觀點論,韋伯是繼莫扎特之後少數的德語歌劇傑出創作者,在當代仍以意語與法語歌劇為主流的市場中,《魔彈》開闢了德國浪漫主義歌唱劇之先河,也影響了華格納的創作。華格納曾盛讚《魔彈》是為「最具德國特色的歌劇」。《魔彈》迄今在德語地區依然是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
《魔彈》除了文字與舞台造型方面經精心打磨外,韋伯的配器手法與當時慣常的做法亦有不同,例如用圓號代表獵人,單簧管則代表黑獵人,給予森林、狼谷的音樂亦體現了民族色彩。在這部作品中,音樂被用來描繪兩個對比的世界,一邊是純樸的,另一邊則是邪惡的。此劇的序曲十分有名,常常在音樂會上作為單獨曲目演奏,其以奏鳴曲形式開始,精煉的提示出全劇的幾大主題,又以圓號的出場尤為精彩。必須注意的是,這樣將劇中後續主題先行「提煉」至序曲處亮相,實非韋伯的新創之舉,而是承繼自貝多芬的做法。配器上,圓號之外,雙簧管、單簧管的使用亦特別具有巧思。《魔彈》是一部配樂、對話夾雜的說唱劇作,這樣的表演形式曾經在德語地區流行,後來慢慢被意語、法語歌劇取代而沒落。在此,韋伯對朗誦調的安排上特別有新意,有別於當代意語歌劇朗誦調的行禮如儀,《射手》的朗誦調有更重的份量,對劇情的串聯與推進的功能也較以往更強。

摘要註

Weber wa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rise of German Romantic opera and sought to dethrone Rossini from his position as the leading operatic composer in Europe. In his breakthrough and most popular opera composed in 1821, he succeeded in his aim of establishing a truly German form. Turning to the folklore and folk songs of his native land, he took a story of a marksman who makes a pact with the Devil, vesting it with powerful intensity and an astonishing control of orchestral color and atmosphere.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