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92
1
0
0

葛利格、舒曼鋼琴協奏曲SACD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留聲機的話:「李希特的舒曼演奏在我看來,是其他鋼琴家所無可比擬的,在鋼琴協奏曲的慢樂章他彈得真是非常的精緻,還有他彈奏蝴蝶主題的方式,會讓你獨衷此片。在葛利格的協奏曲也一樣,曲中總有非常傑出的彈奏,而其中的慢板樂章更是得其極美。」
李希特的神話是近代傳播媒體猖獗前期的舊時代遺跡。他神秘的演奏風格,教人難以形容、捕捉,說他抒情浪漫時,他可以變得冷漠疏離、說他崇高難親時,他又常能教小兒也落淚;這位從吉利爾斯、拉札貝爾曼等大鋼琴家口中一再推許,到最後終於來到西方演奏的鋼琴家,宛如舊時代的傳教士一樣,寧可在偏遠鄉鎮的教堂或倉庫中為農民舉行演奏會,躲在家中作畫,壓抑著滿腔熱愛音樂的心,卻儘少在西方國家的音樂廳中露面,這加深了他的傳奇色彩。他無疑是二十世紀十位最偉大鋼琴家中的一位,甚至,他在音樂中的創造力和天才,也是歷史上罕見的,這也是為什麼他一直被傳頌的原因。在這兩份浪漫派最常被演奏的鋼琴協奏曲中,他一反自己在演奏會上飄忽、浪漫的色彩,卻以非常嚴謹、近乎拔離個人情緒一般地演奏,但是卻又不是一些「原典」派鋼琴家的那種忠於譜面的缺乏想像力,要如何作到這種詮釋,仰賴一副常人無法想像的創造力,而就是這種奇妙的創造力讓李希特那麼的獨特。片中的蝴蝶一曲是六二年李希特在佛羅倫斯現場演奏會上的實況,當時正是他初到西方演奏之時,音樂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對浪漫音樂那種不羈的狂放作風。一手超技的彈奏,驅使著舒曼那詩一般的動人情節,讓儘管被捕捉下來的音符,再怎麼重覆聆聽也像是掌握不住的蝴蝶一般。
摘自 維基百科網站
SACD Super Audio CD是Sony與Philips合力研發的音樂碟片規格,是繼CD的發明之後,成功超越CD錄音品質的新產品。
音樂CD(CDDA)採取44.1KHz的取樣頻率,因此在接近人耳聽覺極限的高頻訊號中(接近20KHz)只能取樣出三成;要用這三成來恢復正確的類比訊號有困難性,被認為會造成相位誤差。
SACD Super Audio CD的取樣頻率高達2822.4kHz,是一般CD 44.1KHz取樣的64倍,而且SACD頻率範圍更是高達100KHz以上;也因此使得SACD改善了原來音樂CD音質給人冷硬的刻板印象,而以更細膩、更多細節、更柔軟的聲音呈現。SACD Super Audio CD的錄音方式是用Direct Stream Digital(DSD,即直流數位技術)方式錄音,摒除傳統的PCM錄音方式,將所有訊號以每秒280萬次直接把類比音樂訊號波形轉變為數位訊號,也就是所謂的『直接位元流數位』,因此取樣波形非常接近原來的類比波形。另外,SACD省去位元轉換程式,降低了數位濾波而可能產生的失真與雜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SACD也可以容納多聲道以及影像,由於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bit量化DSD直接資料流程在技術方面的簡潔和優勢(多數DAC是處理DSD數位訊號及類比訊號的互相轉換,如果要輸出或輸入PCM格式,則必須加上DSD及PCM訊號的轉換機制,這個機制需要相當的計算量),使得大多數的資深音響發燒友經過親耳聆聽後,主觀感覺都認為SACD在音質上勝過音樂CD。

摘要註

摘自 音樂時代-唱片購買指南 : 葛利格鋼琴協奏曲中,李希特的表現手法相當大膽,按鍵剛強猛勁,鋼琴音色顯得沉重灰暗,雖然具有北歐深鬱粗獷的風味,但缺乏濃郁甘美的芳香。(江憲宗) 摘自 音樂時代-唱片購買指南 : 李希特憑著卓越的技巧,時而抒情寧靜,時而熱情洋溢,優異的技巧融入豐富的感情,使本首作品流露出無比浪漫的情調。樂團的表現比前首稱職,尤其幾個重要主題均能適時表現出特質。李希特的表現以第三樂章最精彩,絢爛耀目的鋼琴,豪放而壯麗,把整樂章編織成華麗的圖案,令人傾心。(江憲宗)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