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580
0
0
0

羅西尼 阿爾吉爾的義大利女郎 - 歌劇

館藏資訊

摘自 樂 網站 : 《阿爾吉爾的義大利女郎》(L’italiana in Algeri)於1813年5月22日首演,演出非常成功,此劇一躍成為各大劇院的長青劇目,甚至在1820年代就已登陸新大陸,是當時所罕見。此前,羅西尼的《離奇誤會》( L’equivoco stravagante)因為涉及歧視爭議遭到禁演,1812年初,羅西尼始慢慢迎回觀眾票房,包括《快樂的計謀》(L’inganno felice)、《坦客雷迪》(Tandredi)等劇作,其演出皆陸續告捷,但《試金石》(La pietra del paragone)在威尼斯的反應不佳,貝氏劇院(Teatro S. Benedetto)院方要求羅西尼另起一作,藉以平衡劇院的財務狀況,此一新作便是《阿爾吉爾的義大利女郎》,創作僅費27天時間。
即使寫作速度飛快,羅西尼仍然對原作持極大尊重,若有涉及改動,原作者、作家阿涅利(Angelo Anelli, 1761–1820)都參與其中,確保變更後的文字足以還原文趣。而若論及原作特色,土耳其元素特別引人注目 — 自啟蒙運動起,各國、各地文明逐個興起,互有交匯,也互有衝擊,羅西尼選用這個“熱點”話題,除了迎合觀眾喜好之外,也頗富創作者不畏爭議的意味。在當代,莫札特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KV 384)的選材也是相似的狀況。
除了文化特色之外,《阿爾吉爾》一劇另一賣點,便是愛國者的呼召。詠唱調〈念及母土〉(Pensa alla patria)唱出對凱旋、勝利的渴望,反映了當代義大利的政治現勢,以及民心所望,故而受到聽眾喜愛。然而,〈念及母土〉被廣泛地傳唱,甚至成為後續革命活動的精神歌曲,可能是羅西尼本人始料未及的。在不到一年前,他還曾在作品中對“當權者”拿破崙輸誠,歌頌其俄國“大捷”,名符其實地為政治服務。考慮到當時的情勢,一般人在政治信仰與認知上有所變動,也不令人意外,惟羅西尼在寫作時所持之政治立場,迄今仍有待討論、定位。
總地說來,《阿爾吉爾》一劇由於選材緣故,自然容易受到[針對性的]關注,甚至曾因此必須改寫部分歌詞。隨著歷史發展,權力者不再能夠對創作自由出手干預,《阿爾吉爾》也已站穩保留劇目的地位。
在羅西尼筆下,序曲向來有畫龍點睛之效,此劇序曲以雙簧管獨具的音色,借代為女主角現聲。在序奏段中,弦樂部門寧靜的撥奏,對比令人會心一笑的全體強力齊奏,顯示了來自海頓的影響。快板段則主要是木管部門的交替對話,在羅西尼標誌性的輕快節奏堆疊下,營造出歡樂的氣氛。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