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82
0
0
0

Winterreise / Franz Schubert

館藏資訊

摘自 MuzikAir 網站 : 舒伯特在世只活了三十一歲(1797~1828),他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留下了六百餘首的德奧藝術歌曲(Lieder),將當時德奧幾近民謠小曲的歌唱音樂發揚光大,將文學詩和音樂融於一爐,成為永恆不朽的藝術。他在十七歲時就譜寫出《紡車旁的葛麗卿》(Gretche am Spinnrad,Op.2,D.118,1814)這種戲劇張力十足的歌曲,直到他過世前一年完成《冬之旅》(Winterreise, Op.89,D.911,publ.1828)這一套由24首歌曲組成的聯篇歌曲(song cycle)。他這一路走來歌曲創作質量的逐步增長,似乎間接地暗示他的藝術創意和表達能力臻於完熟之境。實際上,藝術歌曲在舒伯特手下逐漸變異擴張,建立起完整的音樂形式,還進一步提昇這些歌曲的表現力,讓它們不單只是純粹的樂音和文學詩的吟誦,甚至具備充份的情感表達詮釋能力,以及勾勒出戲劇場景的聲響暗示能力。
舒伯特對於文學詩的理解和感受顯然相當敏銳,他就像一位天賦異秉的傑出畫家,總能夠以最貼切的鋼琴和歌聲的音色組合,層次分明地幻化出詩文裡的意境。他經常採用德奧文豪如歌德(Goethe)、海涅(Heine)和席勒(Schiller)的詩文作曲;同時,相當重視朋友的舒伯特,也會從他身旁的詩人好友之作獲取靈感,像是邁爾霍佛(J.Mayrhofer)、馮柯林(M.vonCollin),以及《冬之旅》的詩人繆勒(WilhelmMüller,1794~1827)。
《冬之旅》勾勒出一位流浪者告別他的愛人和他的房子,遠離生命裡一切溫暖熟悉的人事物,讓自己孤獨地在冷冽的銀白世界裡踽踽前行。時值歲末年終的冰冷冬季,縱使蕭瑟的北風從身旁強力席捲而過,這位流浪者怎麼也不肯停止自己邁向生命終點的腳步。大地被冰雪覆蓋之後的灰白色調,活脫就像是大自然穿上壽衣的樣貌,那是死亡的顏色,也是繆勒詩文中的核心色彩。舒伯特的音樂,鮮活地勾勒詩中主人翁內心熾熱的情感,與寒冬之間極大的反差,以及詩文的字裡行間不斷隱喻的「死亡」。
在浪漫主義崇尚自然的影響之下,舒伯特著名的兩大聯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Dieschön Müllerin,Op.25,D.795,1823)和《冬之旅》呈現的大自然景象鮮活清晰。雖然二者在外顯的自然景象和內在的心境上皆不盡相同,但巧合的是繆勒和舒伯特筆下的《美麗的磨坊少女》和《冬之旅》,主人翁都是在一開始就踏上流浪旅途,最後走入死亡。尤其《冬之旅》如此清晰的死亡意象,反映出舒伯特對自己生命即將來到的悲慘結局其實早有預感──因為他在1827年2月到10月的《冬之旅》創作期間正飽受梅毒侵犯神經系統之苦,這種廣為流傳的性病在歐洲當時幾乎無藥可解,只能坐視病患在極度的痛苦中逐漸死去。另外,就在舒伯特創作《冬之旅》期間,維也納音樂大師貝多芬(1827年3月26日)和詩人繆勒(1827年9月30日)的相繼去世,想必在舒伯特心中留下極大的陰影。舒伯特對貝多芬尤其敬重,舒伯特不僅自願為貝多芬送葬隊伍擔任火炬手,他在過世前曾經表示自己最想聆聽的音樂是貝多芬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1);最後,舒伯特甚至下葬在貝多芬墓旁。
舒伯特生前曾經表示《冬之旅》是一組「令人毛骨悚然的聯篇歌曲」(Einen“Zyklus schauerlicher Lieder” )。但即使舒伯特在人生最後的年歲裡顯出灰澀愁苦的心境,以及對於死亡的期待和恐懼,他的音樂卻依然獨具品味,不見令人反感嫌膩的怨懟和凡俗嗔怒。他在歌曲裡不使用粗暴的吶喊渲染,就能展現詩文的激情;無需寫實的戲劇場景陪襯,就能讓人們的想像力穿梭時空,直如親見。《冬之旅》的24首歌曲,就像流浪者人生故事的24段極短篇,充滿了許多淒美的細節,有待人們親身體會。這就像舒伯特在自己的草稿簿裡寫下的內心告白,認為「我的作品就是透過我對音樂的理解和我的痛苦才會存在;而只有那些被痛苦招喚來的事物,似乎才能給這個世界最起碼的喜悅。」

內容註

Winterreise / Franz Schubert.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