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0
0
0
0

Preludes op. 28 / Chopin. Three Klavierstücke D. 946 /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7 / Prokofiev.

館藏資訊

摘要註

摘自 OpenTix 網站 : 鋼琴大師傅聰曾喻其為 「百年來最偉大奇才」,英國廣播公司音樂雜誌 (BBC Music Magazine) 推崇為「真正的蕭邦!」。2010年第16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 (Chopin Competition) 金獎得主。她,指尖流瀉出音樂充滿瑰麗色彩,每個細節皆一絲不苟、精巧細緻。她是當今在蕭邦詮釋上具備獨占鰲頭的演奏家,有著特殊魅力的她,在國際樂壇深受各大樂評與樂迷的注目與歡迎。她是—阿芙蒂耶娃 (Yulianna Avdeeva) 。繼阿格麗希 (Martha Argerich) 1965年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之後,又一榮獲此殊榮的女性鋼琴家。 擁有收放自如的觸鍵與音色變幻的阿芙蒂耶娃,她的蕭邦 (音樂) 不耽溺於作品中表象透露出的繽紛瑰麗,她走出自己獨有的一個音樂宇宙。對於蕭邦音樂在詮釋與表達中,阿芙蒂耶娃宛若建築師的構圖建構,講究支點與結構以凸顯與解構蕭邦音樂作品中的核心聚焦。以其蕭邦的詮釋與演繹而言,樂評家就以「宛若復刻蕭邦自己的演奏方式相當“detailed way of playing” that “matched Chopin’s own”」為其定位,同時也獲得世界樂壇的認可。 鋼琴大師-傅聰曾經受訪時提及,蕭邦的音樂作品細膩且宏大,火熱的熱情、冷冽的理智,以及不慍不火的幽默,論及蕭邦的音樂世界太豐富。表達蕭邦則無須塗脂抹粉,要還原、復刻,讓音樂自己說話,這才是真正的蕭邦。而阿芙蒂耶娃正是傅聰本人曾不只一次的公開提攜的那位蕭邦首獎得主。阿芙蒂耶娃盡展她精湛的彈奏技術,演繹每一首樂曲都充滿力量、信念和感情,揮灑得令人驚歎的琴聲,滲透著理性建構力與感性優雅的音樂見地。由她指間流瀉出的蕭邦作品音樂藍圖,絕對是您不容錯過與評析的聆賞標的。在她的音樂裡,誰說,蕭邦是絕對浪漫?! 摘自 上揚唱片 網站 : 身為鋼琴家一事在普羅高菲夫的生命中佔有相當重要的部分,知道這點後我就一直希望能把舒伯特、普羅高菲夫和蕭邦三人的作品結合在一起。普羅高菲夫1918年離開蘇聯前往美國的途中,先在日本停留一段時間,他在當地辦過多場包含自己和蕭邦作品的音樂會。當他抵達美國後,推廣單位希望他能在演出清單中加入古典作曲家的作品,於是他改編了舒伯特的華爾滋。把這三位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擺在一起的想法讓我相當著迷。我將普羅高菲夫的第七號奏鳴曲視為這套曲目的中繼點,藉以凸顯和另外兩首作品的關連。 對我來說,舒伯特的三首鋼琴小品無疑是最深沈也最個人化的鋼琴作品之一。第一號降E小調主要段落裡面,左手脈動規律的三連音加上右手短暫的驚嘆,營造出永不停歇的戲劇效果。原本舒伯特寫了兩個中段音樂(B大調和降A大調)作為主段落的對比,後來他決定把後者捨棄。由於我想維持作曲家的原始意圖,所以在演奏時選擇的樂譜是有兩個中段的德國亨利版(Henle edition)。降E大調第二號有兩部分中段(C小調、降A小調),是相當抒情的樂曲。降A小調的段落有著簡單優美的歌唱線條,給予支撐的伴奏,就我個人觀點來說是所有古典音樂裡面最個人化也最動人的陳述之一。C大調第三號有大量的切分音和異常愉悅的特色。樂曲唯一的降D大調中段音樂是以合唱風的主題為底再加以變化。樂曲到達結尾時(同樣堆疊許多切分音),舒伯特一口氣將我們帶上無上愉悅歡樂的高峰。 普羅高菲夫降B大調第七號鋼琴奏鳴曲作品83號的作曲時間介於1939和1942年之間,同時期他著手進行的還有第六、第八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主題(焦躁的快板)點出這首作品的主音-降B,普羅高菲夫將前幾小節不斷拿來作為固定樂思,又在幾小節後以明顯的方式將其解構摧毀。我們認為應該穩定不變的固定樂思,作曲家卻讓整個樂章維持這種不安定和脆弱感(當然在表情記號上也是如此)。第二主題則是在不同調性間遊走充滿恐懼。建立於開頭動機之上的發展部儘管力量強大,但幾乎沒有清楚的調性中心。只有在結尾最後的降B大調和弦才終於確定主音為何。第二樂章(溫暖的行板)是普羅高菲夫抒情面的迷人代表,旋律色彩優美動人,夾雜些許輕淡的夢幻色調,最後升至如鐘聲般的高潮。過渡至再現部時鐘聲彷彿至遠處傳來,讓我聯想到經歷過無情戰火洗禮,萬物滅絕的荒野,這幅景象直到再度回歸E大調主題才宣告消失,但是樂章的結尾和弦依舊縈繞著死亡的氣氛。第三樂章「急促」是低音部分有重複音型(包含降B在內)的7/8 拍觸技曲。隨著樂章的發展,音響和織體也持續增強直到結尾段落的降B大調才獲得解決,同時也宣告一切破壞殆盡。 2011年我造訪馬約卡島的法德摩薩修道院時,那種氛圍讓我相當驚奇。蕭邦的24首前奏曲絕大部分都是在1838/39年停留該地時完成,此處至今依舊殘留他的精神。大家都知道蕭邦相當推崇巴哈,並且將平均律的樂譜攜至島上。他當時正在著手創作24個調性的大型連篇作品,和巴哈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使了五度圈,並在每個大調之後又緊接著關係小調。蕭邦的每首前奏曲都能以簡明的形式做出強烈的宣言,每個音符都是用來完成這份宣言。對我來說這套前奏曲是獨一無二的宇宙,每一首都能和另一首互補,同時又能保有各自的性格特徵。蕭邦允許鋼琴家和聽眾可以對每首前奏曲選擇他們想要的詮釋,我認為沒有其他作品能像前奏曲這樣擁有許多不同的演奏方式。我對前奏曲的見解詮釋除了來自研讀總譜之外,也包含我對這份獨特音樂的個人感受。 阿芙蒂耶娃是2010年華沙蕭邦鋼琴大賽冠軍,距上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女鋼琴家阿格麗希已有45年之久,首張個人專輯落腳法國廠牌MIRARE,勢必受到各方注目。從舒伯特式的幻想沈思到充滿狂暴能量的普羅高菲夫,最後自然而然的以蕭邦24首前奏曲作為尾聲。蕭邦是她相當喜愛的作曲家,年輕的阿芙蒂耶娃以絕妙的鋼琴技巧結合活力、表情和詩意的調色盤,揮灑出令人驚艷的琴聲。2010、2011、2013三度來台後,2014年9月28日四度訪台,足見其受歡迎程度。當天亦將演出專輯內的蕭邦前奏曲,若要做欣賞前的準備工作,這將是最棒的收藏。

內容註

Drei Klavierstücke, D. 946 / Schubert (34:00) -- Sonate pour piano no 7 opus 83 / Prokofiev (19:00) -- 24 préludes ludes opus 28 / Chopin (39:00).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