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86
0
0
0

2017兩廳院經典重現-國光劇團&NSO《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全劇由三股古今不同背景的戲劇線交錯而成。 著墨最深的一條脈絡,是以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為引線發展出來的,故事描寫:王羲之和張容乃世交好友,他們的家族都在五胡亂華之際,從北方遷徙到江南,少壯之時,兩人曾信誓旦旦,相約要收復失土、落葉歸根。到了晚年,張容在帶兵北伐前夕,收到王羲之捎來的〈快雪時晴帖〉,從這封看似家常問候的信裡,張侯隱隱意識到王羲之已不再執著於北伐大業,甚至有意在江南終老,對此,張容深不以為然,並決定等凱旋歸來要向王羲之曉以大義,怎奈他血濺沙場!為了探問〈快雪時晴帖〉的弦外之音,張侯不安的靈魂漫溯歷史長河,從唐太宗的昭陵、南宋的秦淮河之客舟、清乾隆帝的三希堂,來到臺灣的臺北故宮,他一路風塵濮濮,聽聞了許多「小我」在亂世自處的生命故事,也從〈快雪時晴帖〉身不由己的諸多遭遇,領悟到歷史的是與非,原是詭譎難測的。 第二條脈絡,描寫裘家母親生養裘平、裘安二子,本以為撒什麼種子就收什麼莊稼,一生勞苦應能換來兒孫承歡膝下,怎知兩個兒子在亂世中分別投向了狼國、虎國兩陣營,成了野心家爭霸業的馬前卒,乃致兄弟相殘。 第三條脈絡,以淡墨揮灑一九四九年前後渡海來臺的兩個「外省人」的生命故事:姜成章被國軍「抓兵」時,還是個中學生,高曼青隨丈夫避難到臺灣,丈夫卻銜命重回戰場,死於國共最後的激戰;切身的離散經驗,讓他們對〈快雪時晴帖〉背後的喪亂之痛有深刻的共鳴,其惜取當下的心聲,也讓張容體會到王羲之決定在江南重修家譜,讓後代子孫在新故鄉安身立命的意義。

相關作品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