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作曲家的每一次創作,都是重新審視自己,在大環境的藩籬下,試圖掙脫既定規範,奮力開創新局的心路歷程。雖然他們所面對的創作問題,使用之音樂語言,因個人時代而異,但本質精神是互通的。
海頓卑躬屈膝於恩主庇蔭下,孜孜不倦地在104首交響創作中,一步一腳印的試驗、累積,成就了西歐交響曲顛撲不破的古典基石。
莫札特穿梭於教會宮廷,杯觥交錯的宴會中,須以各種不同形式 (嬉戲曲,小夜曲,交響曲 ) 「取悅」庸碌喧嘩的王公貴族,卻也一次次的為自己實現心中的真理追尋。
貝多芬以革命性的創念,不斷猛烈撼動與封建氛圍息息相關的古典音樂語彙:優雅,均衡,打造了九座無人能逾越的交響里程碑。 百年後,同樣在維也納,荀貝格 (Arnold Schonberg﹐1874-1951 )皺眉面對的是後期浪漫主義已氾濫成災的調性擴張。我們看史特勞斯的《莎樂美》、《艾蕾克特拉》,馬勒的晚期作品…等,為表達個人濃烈的情感及想像力,挾帶世紀末的不安、徬徨與新世代的蓄勢待發,已將古典浪漫所有語彙七十二變般的渲染到令人膛目結舌,卻也不可收拾的境地。不少作品 (如《艾蕾克特拉》,馬勒第十號交響曲 )早已徘徊於打破調性禁忌的門檻上。
帶著一點知性的好奇,探險的精神及一些歷史脈絡的認知,相信大家能從聆樂中為自己開一扇窗,這也是我將200年中活躍於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各代偉大作曲家齊聚一堂,時代交錯,同台呈現的用心。無論是貝多芬的《命運》,布魯克納的《浪漫》,布拉姆斯、荀貝格、莫札特、魏本、海頓...讓我們拋開約定俗成,以第一次接觸的新鮮與好奇,去感受,反思及還原這些歷史傑作的原創精神。
詳細書目資料
詳細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