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義大利寄出樂譜,1878首演於聖彼得堡的第四號交響曲,是一場作曲家本人不在現場的演出,而由作品的被題獻者代為驗收。柴科夫斯基題獻這首曲子給最親密的摯友,也是他最重要的贊助者—梅克夫人,兩人往來信件至今尚存五百餘封,在與梅克夫人往來的信中他強調主題是「命運」,還把主題譜附在信上。這一年經歷婚姻打擊的老柴向摯友解釋,雖然自己不快樂,但看別人快樂時,「快樂就在那,簡單卻強大有力。沈浸在他人的快樂裡,生活還是可以過得去的。」命運在此並非宿命捉弄,而是世界總有其美好的一面。1939年與男高音友人皮爾斯(Peter Pears)及詩人奧登(W.H. Auden)一同從英國到美國的布瑞頓,在美國寫下這首小提琴協奏曲。與作曲家同鄉的英國小提琴家賀普,將用英倫本色,詮釋在臺灣難得一聽的布瑞頓小提琴經典曲目。
詳細書目資料
詳細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