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忠:《第二種氛圍》為單黃管、小提琴與鋼琴之單樂章三重奏
此首作品乃是繼2003年校慶音樂會作品《一種氛圍 ( 為弦樂團合奏 ) 之後相同系列作品的第二號小品。雖是為單黃管、小提琴與鋼琴而創作之三重奏單樂章,但是在效果上卻幾乎是一首四重奏,在樂曲過程當中,四個聲部不斷地交織著進行發展。此作品建構於以下特色:1‧二十世紀無調 ( Atonality ) 音樂風格, 2‧大量的不協和音程 ( 如m2、 M7、 A4 ) ,3‧快速的音群, 4‧許多休止留白, 5‧忽快忽慢彈性速度;創作者試圖透過這些特色之運用與佈局,以鋪陳與營造一種詼諧、古怪且伴隨著一絲神秘感的氛圍。
達瑪斯:三重奏,給長笛、豎笛和鋼琴
音樂風格優雅、迷人的法國現代作曲家達瑪斯 ( 1928~ ) ,不同於其他法國作曲家音樂抽象、充滿象徵性,反而有一種布爾喬亞、城市的趣味,更貼近法國音樂院的傳統,比如這首三重奏作品。達瑪斯是上世紀鋼琴大師柯爾托的弟子,早年他以鋼琴家聞名。1947年,以一部清唱劇《美女甦醒》 ( Et la belle se r éveilla ) 獲得「羅馬大獎」,之後寫作包括歌劇、芭蕾、管絃樂、室內樂、聲樂等作品,是位多產的現代作曲家。也曾擔任波爾多歌劇院的指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
梅湘《時間終了》四重奏
有宗教神祕經驗的法國現代作曲家梅湘 ( 1908-1992 ) ,1941年二次大戰期間,遭德軍俘虜於波蘭 Silesia 地區 Görlitz 集中營時,受〈啟示錄〉第十章激發寫下這首與「神」有關的室內樂作品。他引用聖經:「我看見另一個力大的天使,乘著雲朵從天而降,頭上有著彩虹,臉像太陽一樣閃爍著,雙腳像火柱,右腳踏海,左腳踏地。......我所看見那腳踏海洋與地的天使,像天舉起右手,起誓說:『時日已不再,但是在第七位天使發聲之日,上帝的奧祕,就成全了,正如上帝傳給他的僕人,眾先知的佳音。』」
同年1月15日由同時在集中營的小提琴家布雷爾 ( Jean Le Boulaire ) 、大提琴家帕斯奇也 ( Etienne Pasquier ) 、豎笛家阿科卡 ( Henri Akoka ) 擔任首演,作曲家彈奏鋼琴。當時的首演,雖然是使用音準有誤、枯燥的鋼琴聲、與缺絃的大提琴,卻仍然吸引集中營的聽眾。曲中巧妙的使用逆行的節奏技巧,加上使用基督教中第八日的含意,設計八個樂章,更增添許多神秘的色彩。( 第七日是休息日,是神的安息日--將休息的第七日無窮延伸,成為永遠的光與不變、平穩的第八日。)
第一樂章〈水晶的禮拜〉: 下午三點至四點間,鳥兒甦醒,無數的聲音,穿過樹林消失在遙遠、被顫抖之光包圍的高處,獨奏的喜鵲,反覆擴散的黃鶯即興演奏。
第二樂章〈韻母,為了宣告時間終了的天使〉: 鋼琴以強有力的和絃表現這有力的天使。平靜的中段,鋼琴成為甜美的瀑布、遠處的鐘聲,襯托著小提琴與大提琴柔和、虔敬的聖樂風格。
第三樂章 ( 鳥兒們的深淵〉 豎笛獨奏。深淵,那是悲傷與倦怠的「時刻」。鳥兒們,這是與「時刻」對立。那是人們對光、星、虹與歡喜的願望。
第四樂章〈間奏曲〉: 詼諧曲,小提琴、大提琴與豎笛的三重奏。一開始強有力的齊奏,與前樂章幽微的性格成對比,當中的旋律出現在第六樂章,而產生「循環」 ( cycle ) 的曲式。
第五樂章〈耶穌永恆的頌歌〉: 大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莊重、神聖的大提琴宛如耶穌的「聖言」,在鋼琴猶如的鐘聲伴奏下,奏出悠遠、抒情的旋律,如「希伯來書」第一章十二節「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齡永不窮盡」。
第六樂章〈七隻號角的狂舞〉: 四個樂器齊奏,象徵了〈啟示錄〉中「各種破局,依序以六支號角奏出,告示神的奧義成就第七支天使的號角」,在此作曲家也表達光輝的意象,承諾「時間將不再」。
第七樂章 ( 彩虹的困惑,為了宣告時間終了的天使〉 第二樂章的旋律在此重現。作曲家說:「充滿力量的天使,披著彩虹出現 ( 彩虹象徵平穩與賢知,光與音的振動 ) 。在夢中,我聽到被分類的和絃與旋律,觀得色與彩。移行階段之後,我在非現實中進行,在恍惚、暈眩中,感覺到超人的陰雨色彩浸透了我。這些火箭、藍橙色的熔岩流出,突然出現的星,便有錯亂與虹! 」
第八樂章〈耶穌永不朽的頌歌〉小提琴與第五樂章的大提琴呼應,微小提琴的獨奏。此樂章是耶穌的第二形象「身為人的耶穌」,是作曲家傾向於生命的「聖言」,推向高音域頂點緩慢的上揚,是作曲家表達人向「神」,「神」之子向「父」,往天堂上升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