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8
0
0
0

2024新點子實驗場 王甯《隙》

所有事物第一時間來到我們面前都是徹底的整體,
唯當裂隙出現,空間被撐開,思考與運動才得以發生。
在我們的生活經驗裡,似乎一直不停地找尋一種自處的方式;每個年紀,每個人生階段;小自個人,大至與整個環境之間的關係。現行世界運作的規則由過去種種歷史現實堆砌形成,我們也似乎每日依循著這些規範行動、思考、看待自己的身體。然而,我想問的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在深刻理解我們生存著的,這個複雜且難以改變的社會結構後,找出一絲可能的縫隙;在「隙」的空間裡,從個人到集體,穿越、顛覆、自在、嬉戲,持續探索與這個世界共處的方式......
舞蹈創作者王甯,反思全球消費文化高速運轉下,過量生產與過度製造的極端現象,令他感到詭譎失衡、不協調,甚至耗竭的身體狀態。在錯位的時間規律裡停下思考。
我的身體為什麼長成現在的樣子?
我們到底身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攝影/58kg
這位臺灣的、女性的、90後的藝術家,藉由回訪個人身體系譜,企圖從歷史經驗及教育模式體察現今我們共處的複雜結構。面對難以撼動的龐大體系,他想問,一個人,要如何帶著他的身體,奮力尋找並試圖瞥見結構之間可能的隙縫,拾起能夠穿越、顛覆與嬉戲的力量。這趟看似孤寂的獨舞探索,卻也是與集體的共舞;從個人微觀感受,反映社會現象。
王甯攜手擊樂家薛詠之即興譜曲,在音景設計鄭兆恩與空間設計趙卓琳切割後重組的傾斜空間裡,透過充滿流動的詩性語彙,邀請觀眾進入他們共同建構的這部混亂、破碎、奇異的多重時空。
📌
延伸閱讀
📙 
王甯:跳舞,能帶我走向語言到不了的地方
📙 
像光一樣跳著,像裂縫一樣打開自己:王甯談全新舞作《隙》
📙 
美麗佳人專訪:在微裂中找到生命的出口
📙 
以聲音在時間中鑿開縫隙:薛詠之與鄭兆恩談《隙》
王甯 b.1991,自由舞者、舞蹈創作者
致力於當代舞蹈實踐,視身體為兼具物質性存有與情感相容,個體間富含獨特歷史痕跡的複雜載體。近年積極參與跨領域合作,包含馬戲、聲響、新媒體、實驗錄像、行為藝術等共創展演。
2018編創雙人舞作《丨丨》The Other關注身體凝視與性別界限,以裸身展演測探觀演關係的含混曖昧性。《運動提案》(2021)拆解身體與萬物運動,提問身體與劇場要素如何共構一場「表演」,獲第二十屆台新藝術獎季提名。2023受兩廳院R&D計畫支持,作品意圖揭露個人身體史的多重政治。近年亦投入影像創作《身體置入一個動態想像: avalanche》《原地漂移》等作品皆以身體作媒介,探尋私歷史與宏觀社會的互文關係。
曾參與「能動者平台#1台灣/日本」(2020)、Dance Nucleus [CP]3(2021)、「東南亞性別網絡2.0:虛實駐村」(2022)等國際交流計畫,持續深化個人與國際的橫向連結。過去曾和周書毅、田孝慈、古名伸、李銘宸、陳芯宜、Jérôme Bel×陳武康×葉名樺、Hiroaki Umeda、Choy Ka-Fai、劉玗、Candy Bird、Alex Schweder×Ward Shelley等跨領域藝術家合作演出。
主創團隊
編導曁表演者|王甯
現場樂手暨聲音設計|薛詠之
音景暨電聲設計|鄭兆恩
空間設計|趙卓琳
燈光設計|徐子涵
服裝設計|蔡浩天
排練助理|林慧盈
舞蹈構作|吳孟軒
舞臺監督|孫唯真
音響技術指導|陳宇謙
舞臺技術指導|劉冠佑
燈光技術指導|蔡佳靜
音響組技術人員|邵柯翰、趙之耀
舞台組技術人員|方琬婷、呂中、李銘元、江冠男、史維祥、沈辰祐、林宸詳、洪暐翔、張盈盈、游懷茹、戴君諺、陳昱穎、陳映辰、賴棋城、蕭如君、謝維宸
燈光組技術人員|王子郢、楊鈞幃、楊鴻偉、萬書瑋
製作人|高翊愷
協同製作人|鄭伊婷 Ella
演出製作|聚思製造端
現場行政協力|蔡嘉鳳
平面設計|葉祐伶
劇照拍攝|蔡之凡、劉璧慈
動態記錄|丘智華、黃柏瑜
前期創作陪伴|蘇文琪
新點子整體視覺設計、視覺攝影| 58kg
特別感謝|美麗佳人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