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17
0
0
0

喬‧洛瓦諾卡羅素萬歲!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網站
一開始試著替這張薩克斯風手喬‧洛瓦諾〈Joe Lovano〉的最新專輯
《Viva Caruso》翻譯中文專輯名稱,沒想到卻遇到了技術上的問題。
問題在於洛瓦諾是個在美國俄亥俄州出生卻具有義大利血統的音樂家
,而"Viva"這個字在一向被認為自由開放的美國多半被解釋為「致敬
」〈Tribute/Homage〉之意;而在義大利人的心目中卻沒這麼嚴肅,
譯作「乾杯」反而自然些。因此,我決定採用較輕鬆的譯法好讓音樂
更容易溜進你心裡,就喚它為「卡羅素萬歲」。
音樂史上最著名的男高音卡羅素〈Enrico Caruso〉自然是洛瓦諾想要
邀杯的對象;然而「男高音」〈Tenor〉一詞卻正巧與洛瓦諾有些關
係,或者說跟全部義大利人都有些關係。"Tenor"之於義大利多半代
表著二件事,一為「聲音」一為「樂器」;卡羅素靠聲音名垂青史
,洛瓦諾則靠樂器〈Tenor Sax〉揚名天下。事實上義大利出產的
"Tenor"簡直多到不勝枚舉,「聲音組」除了卡羅素,Mario Lanza與
Luciano Pavarotti等也都是偉大的男高音;「樂器組」除了洛瓦諾,
他的二位前輩Charlie Ventura與Flip Phillips均是爵士樂史上著名的演
奏家。
該提到專輯裡的音樂了,這個「將二種"Tenor"合而為一」的構想起
始自一本書,洛瓦諾的好友低音提琴手Dennis Irwin一天將卡羅素之
妻所著之「卡羅素傳」《Enrico Caruso : His Life and Death》一書交
到洛瓦諾手中,他隨即潛心閱讀並為之神往不已。其後透過藍調之
音老闆的介紹,結識了跨古典與爵士二界的作曲家拜倫‧歐森
〈Byron Olson〉,二人遂開始為此計畫構思;原來打算從卡羅素最
著名的歌劇演出如「阿伊達」《Aida》、「波西米亞人」《La
Boheme》等劇碼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改編,但歐森突發奇想,認
為與其選擇這些曲高和寡的曲目,不若改編那些卡羅素曾唱過
並伴隨之長大、人人朗朗上口的小調。於是,我們熟悉的《Santa
Lucia》與《O Sole Mio》等歌謠便雀屏中選了。
聽這張專輯的感覺很特別,主要在於當你所熟悉的旋律被扭曲成薩
克斯風的即興樂句流洩而出,一種熟悉中卻潛藏驚奇的效果造就了
聽覺上的樂趣。近年來常有古典音樂被改編成爵士版本的發行,但
這一張專輯帶給筆者的驚喜特別多;不僅願意推薦給爵士樂迷欣賞
,更希望古典架上也能擺上幾張,讓古典樂迷們也能藉此一探爵士
樂的飛揚曼妙之姿。

內容註

Vesti la giubba "I Pagliacci" / Ruggiero Leoncavallo -- Tarantella sincera / Vide de Crescenzo -- The streets of Naples / Joe Lovano -- Cielo turchino = Deep blue sky / M.S. Ciociano -- Pecche? = Why? / G.E. Pennino -- O sole mio / E. de Capua -- Viva Caruso / Joe Lovano -- Campane a sera = Evening bells / V. Billi -- Santa Lucia : Neapolitan folk song -- Soltanto a tte = Only to you / Salvatore Fuciio -- Il carnivale de Pulcinella. Joyous dance ; Romance ; The bite ; Wild tarantella / Joe Lovano -- For you alone / H.E. Geehl.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