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413
0
0
0

大提琴奏嗚曲輯

館藏資訊

摘要註

摘自 音樂時代-唱片購買指南 : 此張專輯收錄了六首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奏鳴曲,包括巴赫、柯賴里、維瓦第、包凱列尼等人的作品。史達克的演奏不失以往的熱情,賦予樂曲活潑動人的生命。細聽他拉奏的旋律,除了音色上沉著穩重外,並使古典、巴洛克樂曲時髦起來,不會給人平板無味的感受。在情感方面,他使每一樂章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貫注不一樣的氣氛,有時波濤洶湧,有時柔情似水,使整張錄音佈滿著充沛的活力。此片CD是冷峻中帶有熱情的演出。(林采韻)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 亞諾什·斯塔克(匈牙利語:Starker János,希伯來語:יאנוש סטארקר‎,1924年7月5日—2013年4月28日[1]),美國籍匈牙利裔大提琴家,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雅各布音樂學院傑出教授,其演奏的著名作品包括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及柯達伊大提琴奏鳴曲等。 摘自 樂多日誌 網站 悼念一位偉大的大提琴家-- 史塔克 : 大提琴家史塔克出生於布達佩斯,雙親都是東歐的猶太人,父親為了躲避戰禍從波蘭逃到匈牙利,靠著裁縫手藝維生,母親從俄國前往匈牙利依親,兩人因而相識結婚。史塔克的雙親都沒有音樂背景,但他的母親很希望她的小孩都能接受教育,學習音樂,因此她勤儉持家,存下學費給史塔克三兄弟學習音樂。史塔克六歲開始習琴,他的第一個老師是Fritz Teller,他進步地很快,於是他的雙親決定帶他去找Teller的老師席佛(Adolf Schiffer),而席佛正是十九世紀末著名的波希米亞大提琴家波佩爾(David Popper,1843~1913)的傳人,史塔克由此繼承了東歐大提琴演奏學派的傳承。史塔克先跟隨席佛的學生學習一年半,然後才進入「李斯特音樂院」正式就讀,等到1939年史塔克離開音樂院時已經小有名氣。 嚴格來說,史塔克一家並不算是匈牙利的公民,他們的身分類似難民,必須每年向政府登記居留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匈牙利政府因為納粹德國同一陣線,因此也採取了限制、排擠猶太人的政策。史塔克一家人也無法倖免,史塔克的兩個哥哥先被送往匈牙利東邊的勞動營,後來在1944年被處決。史塔克因為有友人的幫忙而暫時留在工廠勞動,可是後來還是被送到位於多瑙河中間的Cespel島勞動營,跟所有的猶太同胞一樣,史塔克嚴重營養不良,幸好他撐到戰爭結束,撿回一條小命。這段經歷使得史塔克對匈牙利抱持負面的看法,更促使他決心離開匈牙利。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音樂活動逐漸恢復,史塔克隨即成為「布達佩斯歌劇院」與「布達佩斯愛樂」的大提琴首席。不久後蘇聯紅軍入侵匈牙利,於是史塔克在1946年前往維也納尋求發展; 同年10月,他參加了日內瓦大提琴競賽,結果只得到銅牌獎,他自己回憶道:「我像個瞎子般演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就是天才兒童的困境。」也就是說,史塔克像多數的天才兒童般,一直以直覺來演奏,可是並不真正理解音樂與技巧,等到成長為大人後,卻發現無以為繼,許多天才就此迷失方向,但史塔克當時痛下決心,重新學習,他分析了所有與演奏相關的元素,如呼吸,肌肉力量的傳導,造句,弓法,指法等等,經過一年的沉潛,史塔克終於重拾自信,並決定留在西方世界發展。 1948年史塔克受到指揮家杜拉第(Antal Dorati)的邀請,前往美國擔任「達拉斯交響樂團」的大提琴首席,隔年應另一位匈牙利指揮萊納(Fritz Reiner)的邀請,赴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大提琴首席,後來又在1953年隨萊納前往「芝加哥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首席直到1958年。離開樂團後史塔克重拾獨奏家的事業,並前往印第安那大學任教;

內容註

From Sonata in A major. Adagio ; Allegro / Luigi Boccherini -- Sonata in E minor / Antonio Vivaldi -- Sonata in D minor / Arcangelo Corelli ; arr. A. Lindner -- Sonata in D major / 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 arr. A. Piatti -- Sonata in E major / Giuseppe Valentini ; arr. A. Piatti -- Sonata in G minor, BWV 102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