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76
1
0
0

Astor Piazzollain Conversation and in ConcertThe Next Tango中、英、德、法字幕全區

館藏資訊

摘自 MUZIK 古典樂刊第11期
阿斯多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2)是當代樂迷聆聽探戈音樂的窗口,他的名字幾乎可以和探戈音樂劃上等號。皮亞佐拉在阿根廷更有「偉大的阿斯多爾」(El Gran Astor)的美譽,並不僅因為他神乎奇技的演奏技巧推廣了民俗音樂,而是他以充滿創意與革命性的作品,融入爵士與古典音樂的元素,把源於酒館與風化區、傳統的、俚俗的探戈音樂帶到古典音樂的舞台上。90年代以降,大提琴家馬友友、魔鬼小提琴手基頓克萊曼等人,先後錄製探戈音樂專輯,一般咸認是皮亞佐拉推廣的功勞。
《情繫阿根廷 – 探戈新紀元◎1986年德國現場演出實況》的中文翻譯標題,可能會誤導閱聽人,以為這是一部現場演奏的錄影,其實在DG發行時,將這部片子放在「藝術家肖像與紀錄片系列」中,片中皮亞佐拉接受薩爾塞多(Andres Salcedo)訪談,他侃侃而談創作理念、生平、事業與藝術觀點,大師毫無保留地述說年少時的糗事,與傳統音樂界的對抗,以及他所創造音樂世界的獨特,整部片子由他一個人主述,卻毫不沈悶,妙語如珠,確實是一部認識大師傳奇一生的絕佳影片。
皮亞佐拉自曝「作曲狂」的往事,簡直妙不可言。無師自通的他曾拿了一首自創的「鋼琴協奏曲」,供鋼琴大師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品評,魯賓斯坦雖無好評,但卻激勵皮亞佐拉正式學習作曲與鋼琴。從此他滿腦子交響曲、序曲、鋼琴協奏曲、室內樂、奏鳴曲,滿心追尋歐洲古典音樂大師的腳步,十餘年的學習之後,他在巴黎投身布蘭潔(Nadia Boulanger)門下,拿出為數眾多的作品,卻得到「沒有皮亞佐拉影子」的評價,在布蘭潔的鼓勵下,他以演奏與譜寫探戈音樂為榮,也就此奠定了獨特的風格。
在訪談中,皮亞佐拉不假詞色地回擊傳統派對他的批判,他形容傳統的探戈是屬於黑夜的,是源於妓院的,是悲觀的。而大師強調自己是屬於白晝與陽光的,他樂於生活中的美酒、佳餚與旅遊,致力以前衛與嚴肅的古典作曲形式,表達出悲傷但不悲觀的音樂世界。相信對樂迷而言,如是截然告別傳統的宣言,以及作曲家性格自剖的說明,應當會成為鑑賞皮亞佐拉的音樂重要的參考依據。
皮亞佐拉在片中除了詳盡解說創作理念與音樂史掌故,還同時與德國柯隆廣播管弦樂團演奏《探戈手風琴、吉他與弦樂團協奏曲》、《探戈手風琴、打擊樂與弦樂團協奏曲》、《再見,納尼諾》三首作品。沈湎在美好的音樂中,耳中迴響著大師對音樂的妙喻:「音樂遠勝女人,因為你可以和女人離婚,但是音樂卻不行,一但你和它結婚,它就永遠是你的最愛,而且你會和它共赴黃泉。」誠哉斯言!

摘要註

"The Next Tango is the story of Astor Piazzolla, legendary creator of the 'Tango Nuevo.' In this fascinating film, Piazzolla, known in his native Argentina as 'El Gran Ástor,' performs three of his works with the Cologne Radio Orchestra and talks with Andres Salcedo about his life, his career, and the irresistible phenomenon that is tango. With his 'new tango,' composer and bandoneón virtuoso Astor Piazzolla brought Argentina's dance of passion, grace, and sexual power into international concert halls."--www.play.com (viewed on Sept. 19, 2007).

內容註

Double concerto for guitar, bandoneon and strings -- Concerto for bandoneon, strings & percussion -- Adios Nonino.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