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91
0
0
0

荔鏡奇緣全區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DVD館網站
泉州富家子陳伯卿小名三,送哥嫂廣州赴任,途經潮州於元宵燈夜,豔遇黃家閨女碧琚小名五娘,心生愛慕思戀不已。自廣返泉途中再經潮城,巧見五娘與丫環益春啖荔消暑嬉戲於閣樓上。五娘睇視意中人擲下荔枝傳情。陳三如拾至寶持為憑記,不惜降尊紓貴喬裝磨鏡工匠,藉機打破黃府傳家寶鏡,以贖償之由委身為奴三年。奈何五娘已奉媒妁之言婚定林家,囿於禮教兩人暗地相思,飽受愛恨情愁煎熬。幸虧益春慧心巧思從中安撫,於是在林家迎親前夕,五娘攜益春跟隨陳三寅夜出奔泉州,幾經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荔鏡奇緣』傳為千古佳話。
【漢唐樂府簡介】
漢唐樂府成立于1983年,由南管名家陳美娥創辦於台北。秉持重建南管古樂於中國音樂史學術定位之宗旨,深入經典追本溯源著述立論,並培訓音樂演奏演唱及演藝人才,為日益式微薪傳不易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以明確的學術目標、深遂的文化精神、民族的音樂特質,古典的藝術內涵、粹練的唱奏演技,造就漢唐樂府沉蘊優雅的清新風格。
茲為保存民族傳統文化資產,於1994年執行「南管指譜大曲全集」錄製計劃,歷年所錄製之散曲賞析,演奏專輯亦於先後1990年~1995年獲得教育部頒發傳統音樂類團體「薪傳獎」,及行政院新聞局頒發最佳製作人、最佳唱片、最佳演奏、最佳演唱等五項「金鼎獎」。
1996年首度推出汲取傳統南管樂曲與梨園科步精髓改編的古典樂舞--豔歌行,豔驚四座,也奠定了以深邃悠揚的南管樂音與典雅脫俗的梨園舞蹈為基礎,在既成的傳統架構中注入現代劇場元素的可能,企圖以旺盛的創作活力及編排手法,融合傳統與當代的文化對話。
二十餘來漢唐古樂蜚聲國際,足跡遍及世界各國高級學府,屢獲歐、美、亞地區國際性重要藝術節、大劇院之邀演,頗受佳評。
2000年應邀參加「法國里昂雙年舞蹈節」獲媒體評選為「最佳舞蹈評論獎」;2003年八月在美國林肯中心戶外藝術節的演出,被「紐約時報」藝術休閒版權威舞評家珍妮弗.丹寧(Jennifer Dunning)評選為「全美年度風雲榜最佳舞作」的榜眼(榜首為「雲門舞集」)。
珍妮弗.丹寧(Jennifer Dunning)形容:「在汽車喇叭喧囂,警車嗚嗚鳴叫的大街旁,台灣漢唐樂府的樂舞在戶外舞台上,創造了輝煌的沉靜。音樂繁富細緻,舞步寧靜靈巧,演員為觀眾帶來罕見的傳統梨園風格的表演。」
與各國頂尖現代舞團風格相較,漢唐樂府以傳統南管古樂及典雅梨園科步,所焠練出的—梨園樂舞,實現了古典與前衛並俱「立足傳統、再造傳統」的文化理想,成功地塑造具有普世美學價值觀的表演藝術新典範。
【南管音樂簡介】
台灣「南管」即福建「南音」,約於16世紀末隨閩南先民渡海來台。「南管」原鄉泉州-位於福建泉州灣左岸,唐宋時商業發達番舶雲集,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為中國第一商港。元馬可孛羅即曾讚譽泉州港是中國的海上絲路,可見福建泉州當時之富庶景象。
據考,泉州先民係於晉公元308年,五胡亂華時,遷徙至福建閩南的衣冠人士族,因地處邊陲,不在飽受烽火。後世因而得以安居繁榮,及元人統治中國,全國推行元語謂之「國語」,為泉州因地理經濟優勢,不改其俗固守漢語,得而保存以消失中原內地之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民俗等文化藝術,備受達官貴人,豪門望族之維護珍惜,以廣受民家百姓的尊崇與喜愛。
千百年來,南音隨閩南裔族移民而流部海外,台灣、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當地士紳出錢出力,延續南管禮樂傳統於不墜,位華夏正聲之保存,民族淳樸風氣之維繫,做出歷史意義之貢獻。
八十年初,大陸結束文革災難,重整學術研究陣容,大量發掘上古文物,尤其戰國曾侯乙鐘磬之出土,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律制、音階重現,在有稽可考的證據下,南管的文化地位突顯,其古老幸遠在明、清戲曲之前,唐宋大曲之先,甚至漢魏清商之上,研究者紛紛超越劇本、歌詞、南北曲、樂器、聲腔的片面比較,朝歷史、人文、社會、語言及音律方向,做全方位的深入分析探討。「南管音樂學」理論架構的建立,可望位唐宋以後宣告失傳的中國傳統音樂尋根溯源,復我禮樂民族之美譽。

內容註

春鶯囀 -- 雙雁影 -- 鵲踏枝 -- 烏夜啼 -- 鷓鴣飛.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