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28
0
0
0

德布西海、伊貝利亞

館藏資訊

摘自 榑客來音樂館
指揮家傑利畢達克除了在四○年代後期,被福特萬格勒指派為繼承他柏林愛樂首席指揮職務的那段期間,曾經正式灌錄唱片以外,其後的時間一直到他1996年過世之前,始終都拒絕為任何唱片公司錄音。其中的原因是他以一位音樂思想家、融合了對禪宗思想對當下的解釋而得的。他認為音樂只有在當下、與演奏者、聆聽者面對面時,透過雙方的思緒交流、共同在一個空間下感受著同樣的氛圍時,才真正存在著。傑氏對於音樂之投入之深、詮釋之成功,讓他成為二十世紀後半葉地位最高的指揮,但這樣一位指揮的詮釋卻從未被灌錄成唱片,無疑是對其他靠著唱片功成名就的指揮家們最大的對比和諷刺。
正因為如此,世人對傑氏音樂的崇拜和偶像化程度之深,幾乎到了要超過任何其他指揮的程度。在他生前,傑氏以能幻化出最難以想像的法國印象派音樂和編織出最結構分明的布魯克納交響曲著稱。在傑氏死後,他與司圖嘉特交響樂團以及慕尼黑愛樂(最晚期,1976年到1996年)間的現場錄音(多是為了廣播而錄製的),禁不住唱片公司、愛樂者的殷殷要求,終於由他的兒子和妻子共同授權,交由唱片公司做正式發行。其兒子對於父親一直敬愛萬分,在傑氏生前還曾為他拍攝著名的傳記電影「傑利畢達克的花園」,在這整個系列發行之前,就說:他知道,就像他父親所講的,錄下來的音樂還是不成其為音樂,但終究他們讓人記得,這些音樂曾經一度是音樂。就像他在父親過世後,看著許多他生前拍的照片,會勾起他會心的微笑,想起父親生前的總總。唱片也是,他們捕捉了大師音樂思維的吉光片羽、雖不完整、雖然片段,卻依然是無價的紀念。
這套專輯,為保存傑氏藝術的片面而發行,但也要提醒您傑氏的信念。音樂只有在演出者考量了與演出場地、聆聽者的互動後、作出最後演繹方向的決定後那一霎那才真正開始、也在樂曲最後一音結束當時就結束。錄音無法捕捉到這種發出與回饋的交流過程,而且反覆聆聽相同的錄音,只會扼殺聆聽者參與演出的自發性,因為一再反覆的聆聽,無形中養成聆者的被動態度,讓他每次聆聽到同一樂段都期待同樣的效果,這是一種對有創意的音樂演出的謀殺,也是傑氏最不能允許的事。
已故的羅馬尼亞籍指揮大師傑利畢達克生前以痛恨錄音聞名,他偉大的指揮藝術和對於錄音工業的厭惡造成許多盜版錄音橫行,徒然造成更多人誤解他指揮藝術的真髓。為了這個原因,傑利畢達克遺孀和他在美國學電影導演的兒子賽吉特別與EMI唱片公司簽約,授權從他生前一系列興慕尼黑愛樂合作的音須會現場錄音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曲目,製成十張CD。這套CD所獲的版稅,再由其遺族成立一個傑利畢達許音樂基金會和「S.C.HELP」基金會,一事音樂教育、一事世界性人道事物的救援,從西藏獨立到羅馬尼亞難民以至非與印度的饑荒。藉此,他們希望將傑利畢達克畢生的工作傳承下去。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希望藉助這份經過製作人的和音樂家們共同仔細聆聽、篩選過的錄音,讓真正足以代表傑氏指揮藝術的錄音留存下來,作為見證和研究之用。
本片的兩份錄音:「海」是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伊貝利亞」則是同年同月二十二日的演奏會現場錄音。讓我們認識到傑氏在法國印象派管弦樂作品上的獨到詮釋。傑氏視德布西的「海」一作是法國音樂中最美的傑作。甚至以「音樂中的聖經」稱之。為了本片這場演奏,他在前一年整個夏天都在研究總譜,而在排練時,僅僅是曲的前二十個小節,就花了兩個小時,足見其重視此曲的程度。傑氏總是努力想從這些印象派的總譜中找到破解一般人對印象派音樂的錯誤印,他強調音樂在透明的質感監督,要達到最精細的變化。片中還請到傑氏在一九八九到九六年去世間一直相從習指揮的學生PATRICK LANG(派崔克.朗)撰寫對傑氏的藝術的第一手文字,彌足珍貴。此片採數位錄音。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