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Hochzeit des Figaro : komische Oper / von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作者: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
- 其他作者:
- Da Ponte, Lorenzo, 1749-1838.
- Blankenburg, Heinz Horst, 1931-
- Mathis, Edith, 1938-
- Saunders, Arlene, 1930-2020.
- Krause, Tom, 1934-2013.
- Steiner, Elisabeth, 1940-2006.
- Ilosvay, Maria von, 1913-1987.
- Mangin, Noël, 1931-1995.
- Schmidt-Isserstedt, Hans, 1900-1973.
- Hess, Joachim, 1925-1992.
- Liebermann, Rolf, 1910-1999.
- Beaumarchais, Pierre Augustin Caron de, 1732-1799. Mariage de Figaro
-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 Nozze di Figaro
- Hamburgische Staatsoper. Chor
- Philharmonisches Staatsorchester Hamburg
- Arthaus Musik (Firm)
- 其他題名:
- Nozze di Figaro.
- 莫札特 費加洛婚禮 - 歌劇
- 出版: Leipzig : Arthaus Musik ©2007.
- 叢書名: When opera went technicolor : Cult opera of the 1970s ;[v. 10]
- 主題: Operas.
- URL:
https://serv.npac-ntch.org/DVD/6B/DV06840.htm
- 一般註:DV06840為全區區碼, 4:3 ; 英德法西意文字幕 Some discs published as part of the 10 volume set When opera went technicolor : Cult opera of the 1970s (Arthaus Musik 101 261). Opera in 4 acts; libretto by Lorenzo da Ponte, after Beaumarchais. Program notes in English, German and French in container.
- 製作群註:Directed for TV by Joachim Hess; artistic direction, Rolf Liebermann.
- 演出者註:Heinz Blankenburg (Figaro) ; Edith Mathis (Susanna) ; Arlene Saunders (Countess) ; Tom Krause (Count Almaviva) ; Elisabeth Steiner (Cherubino) ; Noël Mangin (Dr. Bartolo) ; Marin von Ilosvay (Marcellina) ; supporting soloists ; Chorus of the Hamburg State Opera ; Hamburg Philharmonic State Orchestra ; Hans Schmidt-Isserstedt, conductor.
- 語文註:Sung in German, with subtitles in Italian, German, French, English and Spanish.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147926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書店 網站 : 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之劇本是由羅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據法國劇作家(Beaumarchais, 1732-1799)的同名作品改編。包瑪榭在十八世紀七○年代創作了統稱為「費加洛三部曲」的作品。三齣戲劇分別為《塞維里亞理髮師》(Le Barbier de Séville, 1773年完成,1775年首演)、《費加洛婚禮》(Le Mariage de Figaro, 1778年完成,1784年首演)與《有罪的母親》(La Mère coupable, 1792年首演)。包瑪榭的《費加洛婚禮》於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蘭西劇院首演,當時法國正處於大革命的前夕,這部諷刺封建貴族的喜劇,對當時法國的民主意識起了某些程度的影響。由於原作蘊含著強烈的政治批判意圖,法皇路易十六原本打算禁演此劇,未料在推出之後竟受到群眾的熱烈迴響。
當時正是歐洲歷史上反封建鬥爭的時期,啟蒙思想逐漸在人們心中覺醒。此時的音樂家都還是仰賴貴族來維持生活,然而莫札特決定與薩爾茲堡大主教決裂,便是想要獲得經濟上的獨立,以及創作上的自由。莫札特不僅將反封建的思想落實在生活中,也反映在他的作品裡。歌劇《費加洛婚禮》透過音樂公開批判統治階級,控訴貴族的腐敗與無能。
雖然這部喜劇在整個歐洲都獲得好評,但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卻禁止在維也納上演。與莫札特合作的作家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 1749-1838)是當時的宮廷詩人,經過多次爭取,終於獲得皇帝的允諾,只要做一些改正便可上演。於是達.彭特修改劇中政治意味過濃的篇章,剔除了劇中關於社會批判的詞句,並由莫札特以兩年時間譜曲。歌劇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以及幽默諷刺的手法,使其成為十八世紀「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
歌劇《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完成,共有四幕,然大部份工程完成於1785年10月至11月間。至於能否上演,在當時還是個間題。達.彭特在他的回憶錄中曾記截他如何懇求皇上讓此劇上演。最後,作品終於在完稿後的隔年5月1日首先在維也納國家宮廷劇院(Burgtheater)首演,緊接著次年元月又在布拉格演出,結果造成全城的轟動。對於莫札特而言,布拉格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不但歌劇《費加洛婚禮》在此極受歡迎,這裡也是他結識最好的女友杜梅克夫人的地方,後來他的歌劇《唐.喬望尼》也是應本市之邀而作。
歌劇《費加洛婚禮》故事敘述費加洛智勇雙全地排除荒淫無道的伯爵對其婚姻的諸多阻撓,終於與女友成婚。描寫十八世紀塞爾維亞的奧瑪維瓦伯爵的隨從費加洛將與伯爵夫人的侍女蘇珊娜結婚,但是伯爵卻不斷拖延婚禮,因為伯爵意圖染指蘇珊娜。當時的貴族有一種惡習:他們擁有侍女結婚初夜的貞操權。而另外一方面好色的伯爵卻懷疑自己夫人的忠貞。在幾經波折後,伯爵終於為他好色的行徑向夫人道歉,費加洛也如願與蘇珊娜結婚。
整部歌劇的音樂輕鬆明快的旋律充滿了詼諧的色彩。此劇的序曲特別著名,雖然並未運用歌劇中的主題,但其氣氛卻與歌劇完全一致,頗有積極奮發向上的意味。這首虎虎生風的作品,作曲者莫札特曾表示演奏無論快到什麼程度都不嫌快。 (黃哲嶔 / 文)
內容註
Disc 10 : Nozze di Figaro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