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 HQCD
- 題名: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Mussorgsky. Symphony no. 2 ; Polovtsian dances / Borodin.
- 作者: 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 1839-1881.
- 其他作者: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Gartman, Viktor Aleksandrovich, 1834-1873.
- Ravel, Maurice, 1875-1937.
- Rattle, Simon, 1955-
- 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 1839-1881. Kartinki s vystavki; arranged (Ravel)
- Borodin, Aleksandr Porfirʹevich, 1833-1887. Symphonies, no. 2, B minor
- Borodin, Aleksandr Porfirʹevich, 1833-1887. Kni︠a︡zʹ Igorʹ. Polovet︠s︡kai︠a︡ pli︠a︡ska
- 其他題名:
- Kartinki s vystavki;
- Polovtsian dances.
- 穆索斯基 展覽會之畫(拉威爾管弦樂編曲).
- 鮑羅定 b小調第2號交響曲.
- 鮑羅定 韃靼人舞曲(伊果王子).
- 出版: Japan : EMI Classics p2009, p2008.
- 主題: Suites (Orchestra), Arranged. , Symphonies. , Operas--Excerpts.
- URL:
https://serv.npac-ntch.org/CD/22A/C022348.htm
- 一般註:The 1st work is a suite, inspired by an exhibition of drawings and paintings by Viktor Hartmann, originally for piano, orchestrated by Maurice Ravel; the 3rd work from the opera Prince Igor. Compact disc HQCD (HiQuality CD) ; C022348為HQCD. OpenDisc: includes access to bonus material, exclusive pre-release listening sessions, and more. Program notes by David Gutman in English with German and French translations (10 p.) inserted in container.
- 演出者註: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Simon Rattle, conductor.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088944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柏林愛樂2008新年音樂會現場
穆索斯基1874年2月看了過世好友哈特曼的畫展後,寫了「展覽會之畫」,哈特曼這位建築師在那次畫展中展出了400多幅畫作,其中穆索斯基挑了15幅作為創作的靈感,但如今在殘存的哈特曼百幅畫作中只找得到六幅與此曲有關。此作寫於穆索斯基晚年,當時他嚴重酗酒,創作的音樂可說是出自他最瘋狂的幻想中,因此這套鋼琴獨奏作品一度不登大雅之堂。一直到1920年代,大批俄國人因為逃避史達林的毒害流亡西方,在西方興起俄國熱潮,巴黎的戴亞基烈夫因此找出此曲,請拉威爾為他的俄國芭蕾舞團改編成管弦音樂,靠著拉威爾那瑞士鐘表匠般精確的管弦樂配器功力,才得以將穆索斯基充滿奇想的音樂靈感實體化,讓這套作品大受歡迎。
鮑羅定這位作曲家也是俄國化學界著名教授,雖然熱衷作曲,但忙碌的化學教授工作讓他無法全力作曲,因此他很多作品的後續工作都交由好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其學生葛拉祖諾夫完成。第二號交響曲是他最受喜愛的交響曲,此曲深受李斯特好評,前後花了七年創作,完成於1876年,但一直到他過世後的1887年才付梓發行,此曲濃烈的俄國風格,日後成為拉赫曼尼諾夫等後進創作交響音樂的靈感。
每年12月31日的除夕夜,柏林愛樂會舉行所謂的Silvesterkonzert(柏林愛樂新年音樂會),他們挑選的曲目和維也納愛樂全場圓舞曲的音樂會不同,而是由樂團的指揮家依據特定主題挑選一套相關的曲目,前年拉圖挑選的是「布蘭詩歌」,今年定為俄國浪漫派,由指揮拉圖選出「展覽會之畫」和鮑羅定的交響曲,連續在12月29-31日三天演出,這份錄音就是在那三天音樂會中現場錄下的。這份錄音也在演出當晚對著德國、奧地利與日本同步電視播出。從這幾年拉圖在柏林愛樂的新年音樂會曲目挑選,我們可以發現,拉圖都刻意在這三天挑選他最不常被人們聯想到的曲目,而且都儘量通俗卻不失驚喜。拉圖最近幾次的錄音一再獲得肯定,去年灌錄的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剛得到2007年留聲機大獎、而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更在歐洲大為暢銷,被Classical Brit選為2007年年代最佳古典唱片。本片這套曲目是拉圖在接掌柏林愛樂以前從未接觸的樂曲,但是他讓柏林愛樂發出完全不同於阿巴多和卡拉揚那種華麗豐沛的音響,而是帶著地方方言一般巧妙的音色變化,曲中的每一段都呈現不同樂器組合的趣味,以及對拉威爾配器的獨特想像力,不只是講究音色的整體效果,反而重視不同聲部樂器層次的鋪陳和細節呈現,帶給這套通俗樂曲一種深刻而不流俗的精緻美學層次。
本片這套曲目是拉圖在接掌柏林愛樂以前從未接觸的樂曲,但是他讓柏林愛樂發出完全不同於阿巴多和卡拉揚那種華麗豐沛的音響,而是帶著地方方言一般巧妙的音色變化,曲中的每一段都呈現不同樂器組合的趣味。
相信沒有人會懷疑,「柏林愛樂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管弦樂團」這句話!事實上,柏林愛樂的黃金時期,具體而言是指在卡拉揚與阿巴多擔任指揮的年代。歷經無情烽火的焠練,草創時期的蓽路藍縷,在「指揮天王」卡拉揚強勢領導與靈活手腕的經營之下,將柏林愛樂一舉推向全球樂壇的巔峰。
「柏林愛樂」的團員個個身懷絕技,不僅是傑出的獨奏家,樂團的整體合作默契,在歷任指揮巨匠的調教之下,早已臻至爐火純青之境。於2002年9月擔任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藝術總監後,在迎接第四年的2005年秋天,賽門拉圖率領全球最頂尖的交響樂團來台演出。憑藉優異的指揮才華,將輝煌的傳統持續發揚光大 ,走向前所未有的方向與另一個顛峰。
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個人小檔案
1955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自幼便對樂器產生興趣,並於國家青年管絃樂團裡擔任打擊樂器。1971年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就讀,並專攻指揮。在他19歲的時候,參加約翰普列爾國際指揮大賽(John Player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中勇奪優勝,並且在英國格萊德堡歌劇(Glyndebourne Opera)音樂節上創下最年輕的紀錄首度演出,在在展現出他超齡的才華。當各方邀約從世界各地湧來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於1980年就任首席指揮。日後,由於他在極短時間一手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迅速推向國際水準,因此更提高了他的知名度。1990年,拉圖就任該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由於他對英國音樂界有著絕大貢獻的成績,於1994年,以39歲的英年之姿,受封榮譽爵士的稱號。這就是他被尊稱為“Sir” Simon Rattle的由來。他透過古典樂器,並將它以現在樂器演奏的絕佳手腕獲得莫大的好評。
2002年,拉圖繼承阿巴多(Claudio Abbado)的後任,就任福特萬格勒(Furtwängler)與卡拉揚(Karajan)等人都曾歷任的世界最頂尖管絃樂團之一的柏林愛樂管絃樂團(BPO)的藝術總監一職。
2004年11月,拉圖擔任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後首度造訪日本。並於2005年4月完成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史上頭一遭的共同演奏會。
內容註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Symphony no. 2 ;. Polovtsian dances from Prince Igor / / Modest Mussogsky ; orch. Maurice Ravel --Alexander Boro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