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61
0
0
0

德布西交響詩名演集 HQCD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2004年在柏林愛樂現場音樂會上現場演出的實況收音!
不管是傳統的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還是由後人改編的巧巧的盒子和鋼琴前奏曲,拉圖都呈現一種比他自己或別人都更加注重細節,讓人在每一個樂句中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新意的指揮。
在接掌柏林愛樂後,拉圖的曲目開始有大幅的轉變,這套德布西的交響詩就是這波轉變中最讓人意外的一次。多年來以前衛、當代樂曲以及二十世紀管絃樂詮釋聞名、擁有少見將現代樂譜作完美呈現能力的拉圖,開始碰觸他以往最少染指的浪漫派和印象派曲目,這是以往他認為已經有太多人詮釋,不需多他一人的曲目,雖然早在伯明罕時期,他就灌錄過比賽和心影集等曲子,但是在擁有柏林愛樂這樣的利器為助力的情況下,他對於所要形塑樂曲新風貌的堅定決心得以更加具體化。
在這份錄音中,不管是傳統的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還是由後人改編的巧巧的盒子和鋼琴前奏曲,拉圖都呈現一種比他自己或別人都更加注重細節,讓人在每一個樂句中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新意的指揮,他指揮下的柏林愛樂揚棄了以往帝王般的光環,重新在他手中像是雕鑿室內音樂一樣,學習、排練這些早已拉到老熟的樂曲。我們聽他們在牧神的午后中一個長笛樂句可以經過那麼多的音量轉折和變化、在海的交響詩中像是在細膩體現無垠海面上巨細靡遺的小波浪般地處理樂句,都會感到滿足而充實地享受著他這種講求忠實譜面與音樂家創造力的詮釋方式。片中很少聽到的「巧巧的盒子」原是德布西為女兒巧巧所寫的鋼琴套曲,後來他也為該作進行管絃編曲,但到他死前卻只完成了少數幾頁,他的好友卡普列在他死後接續其改編的工作,並進而將之推上芭蕾舞台,成為一套芭蕾舞曲。至於鋼琴前奏曲則是由哈雷管絃樂團委託英國作曲家柯林馬修斯在近兩年才剛完成的改編譜,這馬修斯改編了全部二十四首的前奏曲,拉圖只選了其中的三首錄在本片中。這份錄音是2004年在柏林愛樂現場音樂會上現場演出的實況收音。
相信沒有人會懷疑,「柏林愛樂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管弦樂團」這句話!事實上,柏林愛樂的黃金時期,具體而言是指在卡拉揚與阿巴多擔任指揮的年代。歷經無情烽火的焠練,草創時期的蓽路藍縷,在「指揮天王」卡拉揚強勢領導與靈活手腕的經營之下,將柏林愛樂一舉推向全球樂壇的巔峰。
「柏林愛樂」的團員個個身懷絕技,不僅是傑出的獨奏家,樂團的整體合作默契,在歷任指揮巨匠的調教之下,早已臻至爐火純青之境。於2002年9月擔任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藝術總監後,在迎接第四年的2005年秋天,賽門拉圖率領全球最頂尖的交響樂團來台演出。憑藉優異的指揮才華,將輝煌的傳統持續發揚光大 ,走向前所未有的方向與另一個顛峰。
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個人小檔案
1955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自幼便對樂器產生興趣,並於國家青年管絃樂團裡擔任打擊樂器。1971年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就讀,並專攻指揮。在他19歲的時候,參加約翰普列爾國際指揮大賽(John Player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中勇奪優勝,並且在英國格萊德堡歌劇(Glyndebourne Opera)音樂節上創下最年輕的紀錄首度演出,在在展現出他超齡的才華。當各方邀約從世界各地湧來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於1980年就任首席指揮。日後,由於他在極短時間一手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迅速推向國際水準,因此更提高了他的知名度。1990年,拉圖就任該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由於他對英國音樂界有著絕大貢獻的成績,於1994年,以39歲的英年之姿,受封榮譽爵士的稱號。這就是他被尊稱為“Sir” Simon Rattle的由來。他透過古典樂器,並將它以現在樂器演奏的絕佳手腕獲得莫大的好評。
2002年,拉圖繼承阿巴多(Claudio Abbado)的後任,就任福特萬格勒(Furtwängler)與卡拉揚(Karajan)等人都曾歷任的世界最頂尖管絃樂團之一的柏林愛樂管絃樂團(BPO)的藝術總監一職。
2004年11月,拉圖擔任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後首度造訪日本。並於2005年4月完成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史上頭一遭的共同演奏會。

內容註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 La mer -- La boîte à joujoux / arr. André Caplet -- Three preludes. Ce qu'a vu le vent d'ouest ; Feuilles mortes ; Feux d'artifice / orch. Colin Matthews.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