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613
0
0
0

克萊斯勒與小提琴珠玉名曲輯

館藏資訊

摘自 www.e-classical.com.tw 網站
Henryk Szeryng 亨利克‧謝霖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小提琴家,他除了具備傑出的演奏技巧外,同時也是一位人道主義的實踐家。
謝霖出生於西元1918年,他生長在波蘭華沙一個熱愛音樂且富有的工業家庭裡。從五歲起,謝霖就跟著母親學習鋼琴及合聲訓練,七歲開始接觸小提琴,並且進步神速,到了九歲,他已經能演奏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當時知名的小提琴大師胡博曼(Bronislaw Hubermann, 1882~1947),與謝霖一家關係良好,他在聽了謝霖的演奏之後,建議謝霖到德國柏林,跟隨卡爾.弗萊許(Carl Flesch, 1873~1944)學習小提琴。1929年到1932年之間,謝霖就在匈牙利小提琴家弗萊許的教導與影響下,奠定了非凡的演奏技巧。 西元1933年,謝霖進入巴黎音樂院繼續深造,跟隨法國大師提博(Jacques Thibaud, 1880~1953)學習運弓技巧及作曲,成為提博的得意門生,後來也擔任提博在教學上的助手,並且在193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多年後,也就是1953年,提博灌錄生平最後兩張唱片,其中之一就是和謝霖合作「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由提博擔任指揮,謝霖擔任小提琴獨奏,由此可知提博對謝霖的喜愛與看重。
謝霖的小提琴演奏,不同於海飛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的火熱,也不像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1974)的威嚴,他的琴音純靜、能夠撫慰人心,他也被公認是巴哈作品最傑出的詮釋者之一。謝霖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被樂評人稱做是充滿阿波羅陽剛的美感,音色圓潤而溫暖,斷句清晰、從不誇張樂句,讓樂曲內在的結構和動態,透過他對音樂的理解和掌握,完美地表現出來,而他的指法更是細膩,每一個換弓都非常講究,雖然是如此嚴謹,但聽起來一點也不令人生厭。
謝霖的一生中,經歷過動盪不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也讓他的演奏生涯充滿傳奇性。1939年,在戰亂期間,當時二十一歲的謝霖因為具備多種流利的外語能力,所以被祖國波蘭任命為連絡員和翻譯官。在戰爭期間,謝霖還參與了300多場的音樂會演出,為受傷的士兵及他們的家屬,帶來心靈上的慰藉。1941年,他隨著波蘭流亡政府到墨西哥,為4000名的波蘭難民爭取庇護,後來墨西哥政府接納了這些難民,讓謝霖深受感動。所以,二次大戰結束後,謝霖來到墨西哥大學任教,並在1946年成為墨西哥公民,還在墨西哥大學音樂院成立了弦樂系,親自擔任系主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謝霖定居在墨西哥十年,過著低調平凡的生活,而他的名字也幾乎被歐洲的音樂界遺忘,直到波蘭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的出現,才使他重返音樂演奏的舞台。1954年,將近70歲的魯賓斯坦前往墨西哥演奏,當時,同樣出生於波蘭的謝霖,在聽到魯賓斯坦的演奏後非常感動,音樂會一結束,謝霖就衝到後台,用波蘭話對魯賓斯坦說:「你的演奏真的是我所聽過最棒的!」。魯賓斯坦對這位會講波蘭話的墨西哥人感到很好奇,於是相約再見面。第二天,謝霖拉奏小提琴給魯賓斯坦聽,讓他大為感動,於是兩人成為音樂上的好朋友,魯賓斯坦更把謝霖介紹給音樂界中的朋友,還讓自己的經紀人來為謝霖安排演奏會。
原本已經被遺忘的波蘭小提琴家,在鋼琴大師魯賓斯坦的跨刀演出下,錄製了貝多芬以及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鳴曲。由於魯賓斯坦的鼓勵和幫助,謝霖在三十六歲時重返國際樂壇,並與魯賓斯坦以及大提琴家傅尼葉(Pierre Fournier, 1906~1986)共同組成一個鋼琴三重奏團,相當受到好評。復出後的謝霖,重整戰爭前的姿態,在國際舞臺上建立起新的演奏事業,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一般聽眾會將謝霖歸類為美聲派的小提琴演奏家,因為他的運弓精確,具有非常高超的技巧控制力,音色與音樂表情總是洋溢著貴族般的優雅氣質,最適合演奏一些優美的小提琴小品,而謝霖與魯賓斯坦的絕佳默契,更是有如天籟之音。謝霖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琴音溫暖並且充滿情感,搭配魯賓斯坦理性中帶有熱情的鋼琴演奏,是非常精采的詮釋。 除了精湛的演出,謝霖在音樂上還有個極大的貢獻。他當時認識了帕格尼尼的兩位已經八十多歲的曾孫女,並且發現原本被認為已經遺失的帕格尼尼「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樂譜手稿,謝霖總共花了五天的時間,才將第一樂章拼湊起來,最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出整首協奏曲。西元1971年,謝霖在倫敦舉行第一次世界首演,才讓這首樂曲在淹沒138年後,再度展現於世人面前。不過在倫敦首演之前,謝霖就已經錄製並發行這首協奏曲,唱片發行後,英國「泰晤士報」對謝霖的演奏有極高評價,謝霖的快速跳弓被形容像是一串串的珍珠,而他的泛音演奏得既甜美又純淨,相較於被稱為魔鬼小提琴家的帕格尼尼,謝霖的演奏有著魔鬼般的輝煌,但更多的是天使般的純淨與真誠。
西元1988年,謝霖在德國的演奏行程中因腦溢血而辭世,享年七十歲。謝霖生前對於年輕小提琴家的鼓勵,也是不遺餘力。除了小提琴的教學之外,他還會贈送珍貴的小提琴給需要的音樂家及管弦樂團,讓更多年輕演奏家能夠有發揮的機會。謝霖過世後,他的妻子為延續這樣奉獻的精神,便以謝霖的名義創立了一個基金會,提供經濟上或其他實質上的幫助,讓年輕音樂家能順利展開自己的演奏生涯。當時第一位獲得「亨利克‧謝霖基金事業獎」(Henryk Szeryng Foundation Career Award)的演奏家,就得到與「蒙地卡羅愛樂管弦樂團」(Monte-Car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演出的機會。 謝霖晚年一直到過世前,都積極參與聯合國多項的人道主義計畫,他深信音樂除了展現人類的藝術成就之外,更為人心帶來巨大的安慰力量,而他也用行動實踐了這樣的理念。

摘要註

摘自 音樂時代-唱片購買指南 : 在LP時代,這曾是筆者最珍愛的唱片之一。謝霖當年灌錄時克賴斯勒剛去世一周年,為此,他還特別撰寫一篇向大師致敬的文章作為解說的一部份,文中對於克賴斯勒純淨的音質、濃烈的節奏感、精彩的分句與豐富的表情特別推崇,這也是謝霖流傳後世少數的文字資料。他對待這些珠玉般的小品,絲毫沒有輕忽之心,相反地,他以熟練的弓法、圓潤的音色,讓這些小品展現精緻之美,特別是在克賴斯勒這些曲目資乎都已被人演奏得浮濫之際,這個寶藏再度展現了後人無法超越的權威性。(連鴻柏)

內容註

Caprice viennois ; Schön Rosmarin ; Liebesleid ; Liebesfreud ; Recitativo and scherzo : (solo violin) ; Tempo di minuetto ; Praeludium and allegro ; Chanson Louis XIII and pavane ; Tambourin chinois ; Menuet ; The old refrain ; Rondino (on a theme by Beethoven) ; Allegretto (in the style of Boccherini) / Fritz Kreisler -- Sonata no. 3 in D major / Jean-Marie LecClair -- Melodie /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 arr. by Kreisler -- The labyrinth / 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