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628
1
0
0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SACD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一九一六年完成的行星組曲,這是霍爾斯特對印度宗教的鑽研加上幻想寫成的浪漫之作。霍爾斯特這部作品,經常被歸類為後浪漫派的大作,少為人知的是,其實此作深深受到荀白克作品十六,五首管弦樂小品的影響,也就是充滿了音列主義現代手法的洗禮。荀白克這套作品,開啟了霍爾斯特在管弦樂法上的眼界,從而以這種型式,探索他心目中對行星的幻想。霍爾斯特在一九一四到一六研間譜寫了這首七個樂章的作品。此曲中採用了許多平常樂團少用的樂器。
指揮家鮑特是英國近代音樂史上重要的人物,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由他舉行首度的私人演出、佛漢.威廉士的倫敦交響曲修訂版首演和艾爾加第二號交響曲都由他首演。他一生活了94歲,一直從十九世紀末活到1983年,看盡了二十世紀音樂的興衰。在1949年他60歲那年,他被迫從一手經營出成績的BBC交響樂團總監一職上退休,幸而倫敦愛樂的行政總監伸出歡迎的雙手,他於是繼任貝努姆出任該團首席指揮,將該團重新恢復到畢勤時代的水準。
摘自 維基百科網站
SACD Super Audio CD是Sony與Philips合力研發的音樂碟片規格,是繼CD的發明之後,成功超越CD錄音品質的新產品。
音樂CD(CDDA)採取44.1KHz的取樣頻率,因此在接近人耳聽覺極限的高頻訊號中(接近20KHz)只能取樣出三成;要用這三成來恢復正確的類比訊號有困難性,被認為會造成相位誤差。
SACD Super Audio CD的取樣頻率高達2822.4kHz,是一般CD 44.1KHz取樣的64倍,而且SACD頻率範圍更是高達100KHz以上;也因此使得SACD改善了原來音樂CD音質給人冷硬的刻板印象,而以更細膩、更多細節、更柔軟的聲音呈現。SACD Super Audio CD的錄音方式是用Direct Stream Digital(DSD,即直流數位技術)方式錄音,摒除傳統的PCM錄音方式,將所有訊號以每秒280萬次直接把類比音樂訊號波形轉變為數位訊號,也就是所謂的『直接位元流數位』,因此取樣波形非常接近原來的類比波形。另外,SACD省去位元轉換程式,降低了數位濾波而可能產生的失真與雜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SACD也可以容納多聲道以及影像,由於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bit量化DSD直接資料流程在技術方面的簡潔和優勢(多數DAC是處理DSD數位訊號及類比訊號的互相轉換,如果要輸出或輸入PCM格式,則必須加上DSD及PCM訊號的轉換機制,這個機制需要相當的計算量),使得大多數的資深音響發燒友經過親耳聆聽後,主觀感覺都認為SACD在音質上勝過音樂CD。

內容註

Contents: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7:58) -- 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7:21) -- 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3:43) --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7:54) -- 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 (8:18) -- Uranus, the magician (6:22) -- Neptune, the mystic (6:21) / Holst.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