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06
0
0
0

5個折子梅派菁粹 ; Celebrating Mei's - tradition performed by Mei Baojiu & Wei Haiming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Celebrating Mei's - tradition performed by Mei Baojiu & Wei Haiming.
    • 梅葆玖&魏海敏—遇見百年梅派.
    • 梅葆玖與魏海敏—遇見百年梅派.
    • 天女散花.
    • 黛玉葬花.
    • 抗金兵.
    • 霸王別姬.
    • 穆桂英掛帥. 捧印.
  • 出版: 台北市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民100[2011]
  • 叢書名: 梅蘭芳京典重現
  • 主題: 戲劇--中國.
  • URL: 數位典藏系統-影音
  • 一般註:民國100年5月28日(午場)於國家戲劇院. 單機錄影. 黃俊義錄製DVD.
  • 演出者註:張馨月 ; 尚偉 ; 李紅豔 ; 胡文閣 ; 魏海敏.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098192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要註

《天女散花》梅大師根據敦煌壁畫中“飛天”圖畫所創,1917年北京吉祥園首演。“綢帶”不僅是演員身上的服飾,亦是舞蹈的工具,綢帶舞充分表達了天女於天空御風而行,飄飄飛翔的意境!梅大師以唱腔的節奏配合舞蹈身段,以身段表達唱辭意涵,載歌載舞,營造天女在雲裡風馳電掣的氣氛。 《黛玉葬花》1915年,梅大師改編自《紅樓夢》。黛玉夜訪寶玉,丫鬟惡語相對,拒不開門。黛玉疑寶玉故意不見,心中憂悶。次日,偶見園中落花無主,亦感身世飄零,遂荷鋤葬花,並賦《葬花詞》以遣愁懷。劇本頗多引用《紅樓夢》原作,詩意盎然,唱詞與唱腔均經精心設計與編排,聽來極為抒情浪漫,充分塑造出林黛玉觸景傷懷,楚楚動人的形象。 《抗金兵》梅大師“九一八”事變後創編,藉宋將韓世忠夫人擂鼓助陣,大退金兵的故事,充分傳達愛國情操,激勵民心。1933年首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梅大師年逾五十,仍應邀貼演此劇,可見功夫之深。 《霸王別姬》京劇舞台上擁有響亮的知名度,觀眾們百看不厭的精采好戲。1922年初,梅大師和楊小樓於北京第一舞台首演。經過梅大師不斷的演出調修,精雕細琢,成為現在所看到的虞姬與西楚霸王兩個人物形象,獨特鮮明、氣態優美,其唱腔自然沉穩、曲曲見情。尤以“虞姬舞劍”,結合太極拳劍武術,加以曲牌〔夜深沉〕的音樂烘托,舞蹈節奏和諧,展現虞姬“幼嫻書劍、習文兼武”“華麗大方中有剛健”的性格,透過京劇獨特的表演形式,梅大師奠定虞姬在歷史上勇敢善良的女性典範。 《穆桂英掛帥.捧印》: 梅大師於1959年時根據豫劇同名劇目改演,1961年5月31日首演。為梅大師生前新編的最後一齣戲。將巾幗英雄穆桂英,一腔為國為民,無悔無畏的不凡情操又在京劇舞台上樹立了顯明形象。《梅蘭芳藝術評論集》曾評梅大師的表演:「梅蘭芳在這齣戲裡,已做到“一人演滿台”。在〈捧印〉這一場戲,假如說梅蘭芳是一只風,他就像給空台上佈滿了彩雲;假如說梅蘭芳是一條龍,他就像給空台上激滿了海水。而實際上,台卻還是空台,只憑他那颯颯泱泱的演技,不但是充滿了台,而且還使滿台欲動。」

內容註

天女散花 -- 黛玉葬花 -- 抗金兵 -- 霸王別姬 -- 穆桂英掛帥.捧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