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24
0
0
0

海頓第1, 2號大提琴協奏曲

館藏資訊

摘自 被遺棄的故鄉部落格
Steven Isserlis 史蒂芬‧伊塞利斯1958年生於英國,日後就讀倫敦國際大提琴中心、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曾師事JaneCowan,曾獲得皇家愛樂協會年度器樂家獎。
伊塞利斯一頭長捲髮,外表看來內斂保守,臉上經常有一種略帶憂鬱的表情。他的演奏曲目極廣,從巴洛克到現代無所不包,使用1745年的Guadagnini琴,羊腸琴弦使得琴音聽起來特別甜潤。他不刻意用顫音、滑音而讓音樂聽起來更自然、更有生命力,音量雖不大但是富有感情。在拓展大提琴的錄音曲目上,伊塞利斯的努力可說相當傑出,在詮釋上他也走出一條不同於古樂的拘謹,也並非燦爛炫技的新路線,為愛好大提琴音樂的朋友另開了一扇窗。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大提琴家伊瑟列斯(Steven Isserlis)1958年生於英國,曾獲得皇家愛樂協會年度器樂家獎,以及1993年的皮亞第果斯基藝術獎章。1989年以英國現代作曲家泰凡納(John Tavener)的「保護面紗」(The Protecting Veil)的唱片,成為留聲機雜誌最佳當代音樂獎得主。他的演奏曲目極廣,從巴洛克到現代無所不包,使用1745年的Guadagnini琴。
根據記錄海頓共創作五首大提琴協奏曲,但五部作品中第3號樂譜情況不明,第4和第5號也沒有足夠的資料能夠證明是海頓的作品。能夠確認的只有第1號(C大調)和第2號(D大調)。第1號協奏曲既帶有青年海頓明快、優雅、幽默的風格特徵,在藝術上也是比較成熟的。相較下,第2號並不知名,但卻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整部作品充滿著溫婉、柔和的氣質,顯示出海頓溫情的一面。
在拓展大提琴的錄音曲目上,伊瑟列斯可說相當努力。他的演奏展現了自然的生命力,走出一條不同於古樂的拘謹,也並非燦爛炫技的新路線,為愛好大提琴音樂的朋友另開了一扇窗。本集中的兩首海頓大提琴協奏曲便是最好的說明。

內容註

Cello concerto in C, H. VIIb:1 (24:23) -- Adagio cantabile in G for cello and string orchestra (from Symphony no. 13:II) (6:31) -- Cello concerto in D, H. VIIb:2 (23:24) --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B-flat for violin, cello, oboe and bassoon (20:26).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