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05
0
0
0

馬友友30周年錄音全記錄, V. 76絲路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為慶祝馬友友與Sony Classical唱片合作30年,從首張專輯【聖桑:動物狂歡節】,到2008年眾星雲集的【馬友友與友人的音樂禮讚-歡樂頌】,錄音生涯所有專輯,全數蒐羅。諸多馬友友早期得獎絕版專輯,重新面市。
每一盒尊容套裝,皆附有一紙由SONY MUSIC ARCHIVE總裁所簽署認證的專屬生產序號卡,確認每一位收藏者,確實為擁有全球限量7500套的專屬貴賓。
內附312頁精裝本解說冊內含150張彩色&黑白珍稀照片,以及由樂評家Richard Dyer 撰寫的專文介紹。 專輯使用Sony (DSD) 數位技術重新re-mastering封面全數採用原始封面,精緻收藏外盒、天鵝絨內裡襯,高質感傳世典藏。此外,獨家附贈量身特製的專屬CD隨手隔板,讓你方便標記個人收聽專輯之序號。
兩張Bonus CD錄音曲目首度問世!
CD1. 『藝伎回憶錄』電影配樂組曲:
配樂作曲大師約翰‧威廉士為馬友友重新譜寫六首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提名的『藝伎回憶錄』組曲,2008年馬友友與芝加哥管弦樂團錄製而成,首度發行。
CD2. 特別收錄馬友友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上演奏「Air and Simple Gifts」:
當代配樂作曲大師約翰‧威廉士改編美國作曲家柯普蘭(Aaron Copland)作品「阿帕拉契山」主題旋律而成的四重奏,與小提琴家帕爾曼(Itzhak Perlman)、鋼琴家蒙特羅(Gabriela Montero)以及豎笛家麥克吉爾(Anthony McGill) 共同演出。
絲路
由馬友友所主導,費時三年的“絲路計劃”首張錄音作品。
收錄以“霸王別姬”、“秋菊打官司”等電影配樂揚威海外的著名作曲家“趙季平”的最新作品“關山月”,以及奧斯卡最佳作曲家“譚盾”的作品“沙漠隨想”,國際樂壇三大華人音樂家首次合作,精采可期。
專輯中馬友友首次以精湛的大提琴技法,演奏蒙古樂器“馬頭琴”,讓人耳目一新,友友迷不可錯過。
當陌生人相遇時會發生什麼事呢?馬友友說「絲路」就是答案。
在旅行時刻和我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是否有些已成為你現今的莫逆之交? 是否曾在一個陌生場合,認識一個相見恨晚的陌生人? 當陌生人相遇會發生什麼事呢?",馬友友說,「絲路」就是答案。"你是誰?"當我們初次見面,總會有幾秒鐘短暫的時間,質疑對方這個問題,因為我不知道他的故事。就像身處絲路東端的我們,第一次碰到生活在絲路西端的朋友,需要的是時間讓彼此了解,進而相互信任與學習,發展出另一套最自然的溝通模式。馬友友在這張絲路專輯裡,將自己深切體驗的想法藉由與來自各國音樂家呈現給所有樂迷。
絲路,在幾世紀前是連接歐洲與亞洲的貿易通道,同時也開啟進出口貿易、中國與外來民族文化交流之門。現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對外交流的管道不僅僅只是一條通路而已,間接的也是眾多文化融合的開始。新一代的年輕朋友們,更是將東西文化結合的完美無缺,不單在語言溝通上,文化交流中,或是物流交易方面都難以辨出什麼才是真正的東方或西方文化。 馬友友的「絲路」是一種另類的語言,是彼此的「交集」。當我們了解對方,彼此之間開始相互學習,你會質疑自己這個問題。正如馬友友和24位音樂家的故事。一連串的問題,一連串的溝通,馬友友與來自各地的24位音樂家合聚一堂,一起創作,一起研討,一同編曲,24位陌生人,因音樂分享共通語言,因創作產生共鳴,因溝通加深彼此的信任,「絲路」成為24位陌生人的交集。為了發明這種「共通語言」,所揣摩出人類溝通的新法與心靈上的啟發,是古代絲路所無法達成的,只有馬友友的「絲路」做得到。
自1998 年開始籌備絲路計劃,「絲路」的音樂充分的表現出這幾年籌備的過程﹔音樂裡透露的是個個國家的背景,藉由音樂表現出傳統的張力,透過馬友友的「絲路」發現,他希望能為音樂種下更多的民族融合創意和文化成長進而傳達給世界各角落。「絲路」不是個人,而是結合所有音樂性質風格呈現出一種超越個人的表現音樂情愫。也因如此,馬友友和東西方音樂家,包括來自美國民大提琴手艾格麥爾、中國名琵琶家吳蠻等24位音樂人,當這群音樂家初次見面時,已經在美國,歐洲,亞洲與中東等地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並且舉辦音樂會演出。每一位音樂家都見過彼此的家人,學過一些彼此的語言,分享彼此的故事,,經過三年的相互學習,旅行,音樂探索,終於,在2001年八月的紐約,完成了第一張錄音。
絲路計劃(Not-For-Profit Silk Road Project)開始執行起,馬友友反覆的問”當陌生人相遇會發生什麼事呢?”他也回答,「絲路」就是答案。
在這場音樂之旅中,馬友友結識的不僅僅是音樂家,更有許多來自各地的陌生人給予相當鼓勵與支持﹔福特汽車公司成為第一個國際事業贊助絲路計劃的夥伴,以及諸多位聽到此消息人士,紛紛表達支持之意。 音樂,在這場絲路盛會中,成為一種多元化的語言。每一首音樂充分將東西方樂曲,音樂家和樂器表現的淋漓盡致,中國音樂,蒙古民謠,義大利民俗小調,音樂不再有語言的界線。這張專輯只是旅行的第一站,眾所矚目並且橫跨三大洲。 馬友友在專輯中演奏了蒙古古樂器「馬頭琴」,就是用他最了解的大提琴技巧來學習詮釋亞洲的地方樂器,所以他能發明這種「語言」,馬友友自己也笑說「馬頭琴應該是大提琴的祖先」吧。 "這種「語言」好聽嗎?"來自蒙古鄉間的「長謠」,質樸未經修飾的嗓音,是天底下最美的樂器。帶有濃濃中國情懷的「關山月」,運用了印度的傳統樂器「塔布拉琴」搭配琵琶與笙演出﹔伊朗的古典樂與鄰近的亞塞拜然相當接近,加上美國通俗的鋼琴技法,啟發了曲子「哈比爾風」的創作靈感。即興演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歌謠」,融入歐亞的弦樂器與印度的打擊樂器,而今年獲葛萊美獎提名的作曲家譚盾,向來以「四最」的音樂理念獨步全球,此次貢獻出作品「沙漠隨想」,為絲路作出了最切題的詮釋。 當陌生人相遇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馬友友說答案就是「絲路」。

內容註

Mongolian traditional long song (1:28) -- Legend of Herlen / Byambasuren Sharav (11:17) -- Blue little flower (4:22) ; Mido mountain (3:51) / Chinese traditional ; arranged by Wu Tong and Li Cang Sang -- Moon over Guan mountains / Zhao Jiping (11:48) -- Five Finnish folksongs. No. 3, Miero vuotti uutta kuuta ; No. 5, Joiku / Michio Mamiya (5:00) -- Avaz-e dashti / Persian traditional (6:01) -- Habil-sayagy = In Habil's style / Franghiz Ali-Zadeh (13:23) -- Blue as the turquoise night of Neyshabur / Kayhan Kalhor (15:33) -- Chi passa per'sta strada / Filippo Azzaiolo (4:43) -- Desert capriccio : music from the film,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 Tan Dun (1:35).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