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89
0
0
0

樂典 06郭芝苑 / 徐頌仁

館藏資訊

摘自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網站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一直以來盡心為樂界提供最優質的表演舞台,且計劃階段性的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記錄台灣作曲家所譜的美麗樂音,讓國人對屬於台灣的樂曲有更多的了解,為國家儲備明日的文化資產。12月1日於國家戲劇院4樓交誼廳特別為【《樂典》─兩廳院國人音樂創作、演出、錄音發行計畫】進行啟動儀式,由董事長陳郁秀、藝術總監劉瓊淑、多位台灣作曲家─潘皇龍、賴德和、錢南章…等共同出席,期待兩廳院不僅可以提供高標準的展演空間,更可以推動台灣樂界創作珍藏最美好的作品。
兩廳院規劃以3-5年的時間珍藏台灣當代的聲音,第一階段,邀請資深作曲家們以大型管弦樂作品形式創作、甄選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作曲家們以小型室內樂、協奏曲、聲樂作品…等形式創作。同時,安排國家交響樂團(NSO)與國人音樂家進行演出、錄音之工作,由表演藝術雜誌(PAR)發行,共同為台灣累積文化資產。
《樂典》委託創作樂曲以階段性方式進行,由NSO進行錄音計畫,將國人創作之經典管絃作品、協奏曲於最短時間內安排音樂家演出、錄音、協助發表,讓新作品有露出的機會。「新作甄選的部分」,第一階段於今年11月結束收件作業,預計於2010年1月在專業樂評家評選,從105件作品中,選出32件作品;其中包含室內樂作品、器樂獨奏作品、合唱或聲樂重唱作品、以及聲樂獨唱作品。在此計畫中,期待至少產生96件甄選作品;並將之納入成為兩廳院「樂壇新秀」、「室內樂系列」及NSO室內樂演出曲目。
《樂典》的錄音發行計畫將由NSO以每年4張CD逐年完成錄製,並由表演藝術雜誌(PAR)發行,並行銷至國內外每一個角落。藉由出版發行12-15張CD,兩廳院竭力為國內外愛樂大眾介紹台灣作曲家作品,並且真實記錄台灣美麗的樂音。12月中,PAR將發行3張CD,分別為作曲家馬水龍、潘皇龍、賴德和的作品。未來成果將逐一誕生。
音樂家需要舞台,作曲家也同樣需要舞台!好的作品若無法透過演奏,永遠無法呈現在世人面前;若沒有錄音發行,美麗樂曲無法久留。《樂典》計畫,不僅邀約作曲家創作、音樂家及樂團演出,並由國家交響樂團(NSO)以及表演藝術雜誌(PAR)陸續演出、錄音、發行。兩廳院盼望更多優秀的國人作曲家一同加入「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行列,建構台灣當代的資產,為當代音樂塑型,以永久保存這一代國人珍貴的音樂財產;未來,將規劃邀請外國作曲家以台灣經驗、印象為內容進行創作,讓台灣美麗的樂聲可以傳播至各個角落。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郭芝苑
阮文池(靜宜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郭芝苑出生於日治時代(1921年),一生走過幾個不同統治體時期的台灣,深刻感受到台灣人的悲哀,可說是真真正正的戰爭受害者。成長學習的時期因為戰爭因素無法有完整的學習,也沒有豐富的新資訊來源;而戰後的台灣,至少有二十年的時間是文化沙漠,無樂之邦。在整個大環境的劇烈改變下,這位萌芽於日治時代、活躍於戰後初期的台灣作曲家逐漸遠離音樂舞台,真正變成郭芝苑自稱的「失聲的一代」!導致一般民間頂多只知道郭芝苑是《心內事無人知》、《紅薔薇》和《楓橋夜泊》的作曲者!
直到90年代隨著政治上的解嚴所帶來文化上的復興,這位堅持一生的音樂創作者才得到遲來的掌聲。陳郁秀說他「記錄了由小市民至知識份子,由廟口至音樂殿堂的所有心聲」, 2001年12月5日郭芝苑滿80歲的生日當天獲頒靜宜大學的榮譽博士,而苗栗縣苑裡鎮也認同他是苑裡鎮出身的第一代作曲家,因此日前發起一項運動,希望將他家門前的「為公路」改名為「芝苑路」以作為紀念。
郭芝苑是從歌劇、管絃樂、室內樂、鋼琴曲、歌曲等作品都包括,而且作品的質和量都有一定水準,並具有現代性的專業作曲家。戰後初期,郭芝苑為因應當時音樂界的情況而寫浪漫民族主義風格的作品,後來就寫現代技法的民族風格作品,例如管絃樂《三首交響練習曲》、鋼琴獨奏曲《六首鋼琴小品》,或藝術歌曲《五月》、《音樂》等都脫離古典浪漫的機能和聲,而採用印象派以後的現代技法。
他是在台灣第一位完成正歌劇(《許仙與白娘娘》,1984年10月8日完成)、第一位發表他的管絃樂曲(交響變奏曲《台灣土風為主題》,1955年7月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出;1956年1月於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與美國印第安那州波里斯市交換演奏會」演出)、第一位寫鋼琴協奏曲(1973年作曲;1974年10月國台交定期演奏會於台中中興堂演出)的作曲家,可說是台灣現代民族音樂的開拓者,在台灣開始接觸西洋音樂之初,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
徐頌仁
1941年生於花蓮縣鳳林鎮。自幼隨毛克禮夫人及金葆萓女士學習鋼琴。1962年就讀台大哲學系,並隨蕭而化教授學習音樂理論與作曲。
1969年獲得德國DAAD獎學金,入科隆國立音樂院;在H. Schroeder(作曲)、K. Kaufhold(鋼琴)及W. von der Nahmer(指揮)諸教授門下學習。1974年畢業後先後在卡斯魯及多特蒙歌劇院工作。
1976年回國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1983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成立後執教於音樂系,並指揮該系之管絃樂團。
重要作品有:多首鋼琴曲、小提琴奏鳴曲、藝術歌曲,管絃樂-《奇想競奏曲》、鋼琴協奏曲-《落大雨》主題變奏以及《鋼琴三重奏-民謠》。重要著作有:《音樂美學》、《歐洲樂團之形成與配器之發展》及《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

內容註

管絃樂組曲<回憶> : 盛宴 ; 夜曲 ; 車鼓舞 ; 迎神 -- 民歌與採茶舞 / 郭芝苑 -- 鋼琴協奏曲<落大雨>主題變奏 -- 客家平板調 / 徐頌仁.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