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89
0
0
0

海飛茲大全集 Vol. 78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萊音樂館網站
以原始LP封面包裝設計,豪華硬紙盒裝,全球限量發行!
260頁精美硬皮裝訂解說冊,內含多幅珍稀照片、集結了由約翰&約翰.安東尼.馬提斯(John & John Anthony Maltese)撰寫唱片解說的專文,以及海飛茲完整專輯列表。
首度收錄海飛茲1934年到1964年之間從未發行過的錄音,曲目包含了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室內樂等,收錄在三張Bonus CD。
套裝裡除了珍稀收錄長達三個小時從未發行過的錄音之外,內容總共有103張專輯以及一張的Live演出DVD。解說冊以精美硬皮裝訂,刊載了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外,還集結了由約翰&約翰.安東尼.馬提斯(John & John Anthony Maltese)撰寫唱片解說專文以及海飛茲所有唱片錄音紀錄等史料。
海飛茲是個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他的影響力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全世界學小提琴的人。美國小提琴教父艾薩克.史坦(Issac Stern)說:「海飛茲是二十世紀小提琴界中最強力而深遠影響」;另外一位小提琴大師帕爾曼(Itzhak Perlman)對海飛茲只是短短地說了:「小提琴界的『神』」。
綜觀大師的一生,海飛茲的名字代表的就是: 『超乎完美』!海飛滋生前曾經演過好萊塢的一部電影,也經常性地在廣播上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為從軍的軍人做大規模地巡迴演出讓他的聽眾迅速大量累積。很難想像看起來嚴肅的古典音樂大師海飛茲也曾經寫過一首嘻哈歌曲叫做「Jim Hoy」,與他有同樣,在另一種音樂類型,深具影響力的歌手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說:「他從聆聽海飛茲的演奏中學習如何分句表達的技巧。」
時至今日,即使在海飛茲舉行最後一次獨奏會已經過了40年,他的影響力仍然繼續影響著;當紅的小提琴家凡格羅夫(Mzxim Vengerov)在2009年接受「The Strad」雜誌訪問時,表示:「海飛茲留下無法形容的影響力在我的音樂生命中…我會從頭到尾反覆地聽他的錄音,尋找出小提琴為什麼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響。」
海飛茲五十五年的演奏生涯中遺留下來了大量的錄音,從1971年他為Victor 錄製的首張專輯,當時他在卡內基首度登台的大受好評,到1972年的最後一次公開獨奏會。曲目十分廣泛,從協奏曲、奏鳴曲到室內樂,還有許多是世界首度錄音的協奏曲例如:西貝流士、普羅高菲夫、康果爾德、華爾頓、卡斯特努佛-泰德斯可、葛努伯格和羅莎等。其他小品也因為海飛茲獨一無二的詮釋演出而深具特色。海飛茲本身改編的樂曲也頗負盛名,例如他唯一的立體聲錄音就是改編了蓋希文的『乞丐與蕩婦』選曲。
套裝裡面的專輯以原始的LP包裝呈現,集結了海飛茲在RCA、Columbia Masterworks, and Vox cum Laud旗下的錄音,原始的封面以及品牌Logo就如同當年最初發行時一樣重新放上去。Bonus的三張 CD 則是收錄了1934年到1964年之間有從未發行過的錄音,有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室內樂等,其中,收錄他與指揮家庫塞威茲基(Serge Koussevitzky)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在同樣正式錄音版本前一年半錄製好,卻遲至今日才收錄在這套大全集面市。
這套精美包裝、精心策劃的套裝,讓新世代有機會重新發現海飛茲的神奇魔法,也讓我們重溫這位偉大小提琴家的技藝,就如同樂評家提姆斯.泰勒說的:「海飛茲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
摘自 魯道夫布落格網站
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海飛茲,出生在帝俄時期Vilnius的猶太裔家庭,這個地方現在是立陶宛共和國(Republic of Lithuania)的首都。關於他的生日,官方記載是1901年2月2日,某些說法稱他應該出生於1899或1900年,因他的母親想讓他看起來更像個神童,所以才把他的生日報為190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小提琴教師,海飛茲3歲開始由他的父親啟蒙學習小提琴,7歲時他就以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進行他的第一次公演,被譽為神童。
1910年他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接受Leopold Auer的指導,之後他到了歐洲與Fritz Kreisler會面並獲讚賞。1912年他在Arthur Nikisch指揮下與柏林愛樂合作演出。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此時他來到美國,10月27日在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舉行演奏會,並大受歡迎。1925年他獲得美國公民身分,1942到1944年間他也參與了二次大戰期間的勞軍活動。直至1972年洛杉磯音樂中心他的最後一場演奏會之前,海飛茲一直是位活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生涯長達60餘年。此後他仍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1987年12月10日海飛茲病逝於洛杉磯的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摘自 古典音樂漫談網站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作品20是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沙泰(Pablo Martn Melitn de Sarasate y Navascuz,1844 - 1908)在1878年完成的附有管弦樂伴奏的小提琴曲。曲題原文是「吉普賽旋律」之意。
薩拉沙泰,西班牙作曲家兼小提琴家。8歲時即上舞台公演,10歲時,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二世前演奏。之後學於巴黎音樂學院,13歲得小提琴科首獎。1860年左右開始小提琴演奏活動,1865年與好友聖桑旅行演奏。聖桑呈獻「序奏與輪旋奇想曲」、「小提琴協奏曲第3號」等曲給薩拉沙泰。薩拉沙泰也是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第2號」、「蘇格蘭幻想曲」的首演者與被呈獻者。薩拉沙泰華麗的名師技巧,也影響到柴可夫斯基與布拉姆斯。
薩拉沙泰的作品幾乎都是由小提琴與管弦樂(或鋼琴)演奏的作品,音樂中諸多西班牙民謠或舞曲的要素,是屬於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其代表作就是依據吉普賽民謠譜寫的「流浪者之歌」,曲中含有吉普賽音樂特有的懶散部分(Lassu)與狂熱部分(Friss)。他的其他作品,現在被演奏的機會很少。在西班牙納瓦拉自治區潘普洛納每隔一年就舉辦帕布羅‧薩拉沙泰國際小提琴大賽,以紀念這位小提琴大師。(2009年舉行的大賽,由台灣的曾宇謙奪得首獎。)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華麗而富於戲劇性的小提琴曲。曲中安排幾段匈牙利民謠與通俗音樂的旋律,原為小提琴與管弦樂演奏的樂曲,但很多時候,由小提琴與鋼琴演奏。
全曲由相當於協奏曲3樂章的連續的3部分形成,但演奏時間只有8分鐘左右。
I. 中板(Moderato)-緩板(Lento)
c小調,4/4拍子。管弦樂齊奏奏出帶些傷感卻也堂皇的旋律。然後,獨奏小提琴奏出主題。裝飾音很多,小提琴有許多炫耀技術的地方。
II. 再稍微緩慢的(Un poco piu lento)
c小調,2/4拍子。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直接以匈牙利民謠為題材的旋律。這帶有 反附點音符(16分音符+附點8分音符的節奏)的旋律給人很深刻的印象。這旋律常有人加上歌詞歌唱。其中有一則歌詞的大意是這樣的:「月亮啊,吉普賽的月亮啊!這世界是有刺玫瑰的小徑……」
III. 很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 vivace)
a小調,2/4拍子。忽然轉為急速的節奏,旋律極為激動。獨奏小提琴已拿掉弱音器,並使用右手通常的撥奏,同時更使用左手高技巧的撥奏。這是一段高度技術的樂曲。

內容註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major, op. 35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Zigeunerweisen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 20 / Pablo de Sarasate -- Havanais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E major, op. 83 / Camille Saint-Saëns --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B minor (1939) / William Walt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