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34
0
0
0

夏漢 1930年代的小提琴協奏曲 (1)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2009年十二月夏漢來台演出時就曾透露,他正在進行1930年代小提琴協奏曲的演出和錄音工作。印象中他提到貝爾格、哈特曼、史特拉汶斯基、亨德密特、巴爾托克、普羅柯菲夫等名字,當時也沒多想,預料大概就是一套2CD的二十世紀協奏曲專輯吧,結果夏漢的計劃是至少十八首的協奏曲。1930年代怎麼啦?這個歷史上混亂騷動的年代,全球陷入經濟大蕭條,極權主義興起(包括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蘇聯史達林政權,日本軍國主義),還有反猶太浪潮,一步步的帶領人類走向之後無可避免的二次世界大戰。向來敏感的藝術家當然會在創作上反應出來,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們在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上就至少有三十首,其中許多是他們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包括本輯五位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紀的經典。小提琴的聲音似乎更勝於人聲,她能更微妙的歌唱,以及表達出更深邃的情感。這些作品反應了時代,作曲家們各有所感,這些在本輯製作精美的CD解說中有詳細介紹,在此僅簡單說說聆樂感想。
本輯以美國作曲家巴伯迷人的小提琴協奏曲開場極為聰明。此曲作於1939年,風格浪漫,夏漢完全展現出他一貫豐美深情的音色,尤其在終樂章更是發揮到極致。接下來兩位德國作曲家的協奏曲就不再那麼甜美了。貝爾格的協奏曲作於1935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夏漢讓小提琴孤獨的在十二音和弦下悲泣,聆來又和諧無比,音樂充滿內省和張力。哈特曼的協奏曲作於1939年,也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此曲原名「悲傷的音樂」,1959年微幅修改更名為「葬禮」。哈特曼的無調性音樂不算太晦澀(也不算悅耳),在此夏漢再度和世宗室內樂團合作,他們將作曲家極度痛苦,偶爾甚至憤怒的心情捕捉,再現那個悲慘辛酸的年代。作於1931年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史特拉汶斯基新古典主義作品,音樂光輝明亮,有舞曲氣質,也偶有爵士樂元素,夏漢的演奏生氣盎然且清新,還有一股他特有的溫柔。最後收錄的布列頓d小調協奏曲作於1939年,這裡充滿批判,語法現代,技巧難度高,無疑是本輯最具挑戰性的一首作品。夏漢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精細、敏感,一路拉到終樂章的奇特懸宕之美,最不像夏漢的最佳表現。
本輯各曲的指揮與樂團各有不同,這些都是經過夏漢精心挑選,以音樂詮釋和理念都能合作為前提,而非只是為了錄音發行。從CD解說中將各個樂團所有演奏家與樂器編制全部列出,可見他對這方面的用心。此外,本輯全部取材自音樂會現場錄音,演奏感情當然更為投入。由於原本即預定發行CD,因此錄音效果極佳。(林皖昀/文)

摘要註

Gil Shaham is the leading violinist of his generation. Conductor David Robertson conducts three of the concerti performances. Four of the world's leading orchestras are heard here, including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and the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內容註

Violin concerto, op. 14 / Samuel Barber (New York Philharmonic ; David Robertson, conductor) (23:11) -- Violin concerto : "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 Alban Berg (Staatskapelle Dresden ; David Robertson, conductor) (27:29) -- Concerto funebre : for solo violin and string orchestra / Karl Amadeus Hartmann (Sejong Soloists ; Gil Shaham, conductor) (20:19) -- Violin concertos in D major / Igor Stravinsky (BBC Symphony Orchestra ; David Robertson, conductor) (21:39)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15 / Benjamin Britten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 Juanjo Mena, conductor) (32:44).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