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拉茲諾夫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82
- 題名: Violin concertos / Glazunov, Bruch, Brahms.
- 作者: Glazunov, Aleksandr Konstantinovich, 1865-1936.
- 其他作者: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stra
- Philadelphia Orchestra
- Barbirolli, John, 1899-1970.
- Steinberg, William, 1899-1978.
- Ormandy, Eugene, 1899-1985.
- Feuermann, Emanuel, 1902-1942.
- Glazunov, Aleksandr Konstantinovich, 1865-1936. Concertos, violin, orchestra, op. 82, A minor
- Bruch, Max, 1838-1920. Schottische Fantasie
- Brahms, Johannes, 1833-1897. Concertos, violin, cello, orchestra, op. 102, A minor
- 其他題名:
- Concertos,
- 葛拉茲諾夫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82.
-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 作品46.
- 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雙重協奏曲, 作品102.
- Great violinists (Naxos Historical (Sound recording label))
- 出版: [S.l.] :Franklin, Tenn. : Naxos Historical ;Distributed by Naxos of America p2000.
- 叢書名: Great violinists
- 主題: Concertos (Violin) , Violin with orchestra. , Concertos (Violin and cello)
- URL:
https://serv.npac-ntch.org/CD/16B/C016797.htm
- 一般註:The 2nd work for violin with orchestra. "Historical recordings 1934, 1939, 1947"--Container. Compact disc. Program notes by Tully Potter (6 p.) in container.
- 演出者註:Jascha Heifetz, violin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John Barbirolli, conductor (1st work) ; RCA Victor Orchestra, William Steinberg, conductor (2nd) ; Emanuel Feuermann, violoncello, Philadephia Orchestra, Eugene Ormandy, conductor (3rd).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04943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自 CDHI網站 徐鵬博
對於海飛茲的贊詞,與他對當代小提琴音樂世界影響深鉅的描述,在國內外
各評論裡俯拾皆是,筆者認為目前也沒人,也沒必要為這些論述進行翻案,
海飛茲的確很重要,所以我們純粹把目光擺在這三首重新發行的曲目當中。
與巴畢羅里/倫敦愛樂所合作的葛拉祖諾夫《小提琴協奏曲》(1934年
),是一首感傷與激昂強烈互動的好演奏,海飛茲的琴聲除了認知中對技藝
完美無瑕的追求之外,在情感韻味上的付出也強烈吸引聽者的注意,他將樂
句吞熟似地拉奏,讓旁人毫不猶豫的感動這是一個多麼渾然天成的演出,即
使高把位的持續弱音,海飛茲的聲音依然清晰而穩定,立刻轉至低音的吟誦
,之間完全沒有氛圍轉變的問題,很容易地被他像呼吸自然般的琴藝牽著走
,拿夏漢的演奏相比,夏漢除了匠鑿味深了些之外,此曲的陰暗面似乎也多
給了一些光芒,這部分兩次演奏尤其可拿終樂章的快板來做對比。巴畢羅里
的伴奏也足可稱道,筆者私下以為當時一派英美指揮家當中,大概只有巴畢
羅里能將感染力強的伴奏樂句充份發揮,所以此曲整體呈現是技藝搭配情感
外放的漂亮演出,密合度比起其他組合來得高。
與史坦堡/RCA勝利管弦樂團合作的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1947
年)則是海飛茲私淑的蜜曲,從開頭緩板每個音的拉奏就能聽出他對此曲所
下用心之深,穩健、綿密、深情,在快慢連奏之間的音色變化、如歌行板中
放入感情的雙音連奏,輕鬆地說明這一切,只可惜史坦堡的伴奏聽起來有些
像電影配樂似的,甜美但抓不到重點。中段的快板,海飛茲又不吝嗇地展現
他在快速音階上的高超,而且他的演奏之所以勝過他人的關鍵不只在「快、
狠、準」,更在他在形塑樂句時明確而獨特的想法,在其他演奏者只能顧快
的樂段,他利用適時抑頓造成的對比更為吸引聽者。終樂章的標示是「戰鬥
似的快板」,目前唯一只有海飛茲一到快奏使用重音的樣子,才會讓我想到
這個標示的存在。其實在錄音狀況不佳的前提下評論管弦樂團的伴奏似乎是
更不公平的,不過前面樂章的樂團作用似乎不大,這個時候似乎才甦醒過來
似地,跟著海飛茲一起飆衝。
相較之下,與大提琴家傅爾曼/奧曼第/費城管弦樂團合作的布拉姆斯《雙
提琴協奏曲》(1939年)的樂團聲響較為凝聚(或許是曲目性質的錯覺
也不一定),不過同樣地,布拉姆斯的陰暗面在奧曼第的手中也著墨甚少,
有點「帶過去就可以了」的遺憾。海飛茲與傅爾曼的合作整體依然是以快速
度做基準,而且兩人的搭配還挺暢快的,沒有誰絆住誰的問題,而且他們在
固定速度中善用「軟調」與「硬調」交錯與唱和的效果也讓曲子更為精彩。
行板的詮釋則有一種「有話快說」的味道,總覺得留下不多餘韻,少了些讓
人咀嚼的空間,當然,純就技藝與器樂間契合度來說,絕對還算是上等演出
的。終樂章的處理快慢有致,在極端化的對比當中也各顯弦樂器的風情,民
謠旋律在他們兩人手上的躍動感相當清晰明亮,互動性極佳,雖然同上個樂
章不會在樂句的角落耍點抑揚頓挫的玩意兒,不過急板白熱化的競技,為這
種「一條腸子通到底」的詮釋做了典範演出。
內容註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82 / Alexander Glazunov (20:08) -- Scottish fantasy ; op. 46 / Max Bruch (25:41) --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o in A minor, op. 102 / Johannes Brahms (29:10).